后來,根據專家說,至今對這些騎馬裸身俑的身份還未能解謎。
因為出土現場旁邊不見有馬,經過專家多年的解讀研究,發現原來她們騎的是木馬,只是年代已久已經朽壞了。
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在性別上,如果真是女性,那說明當年已經出現了女兵。
這就是之前所說過的問題,一件藝術品或者說一件工藝品的價值……
并不是收藏價值而是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還有工藝價值。
一件工藝品能夠佐證一段歷史,這便是文化價值。
出土的騎馬俑能夠證明是女兵!這說明在那個年代就已經有女兵了……
而這件事在任何歷史流傳下來的書中都是沒有記載的……
這就給了研究歷史文獻很好的價值性!
所以這就是文化價值所在。
當然了,這些仕女俑也好,武士俑也好,貴婦俑也好,武士俑也好,都能是更多的體現當時朝代的風土人情和朝代歷史的很多事情。
但是真正有著深刻研究價值的還得是那些大型的器物!
比如,這駱駝和大馬。
尤其是這大馬!
這也是蕭章選擇大馬的原因所在。
因為這唐三彩大馬是唐三彩陶器中最常見的題材。
而且正常情況下這唐三彩大馬形體碩大、構造復雜,是無法使用普通手工拉坯法來完成,所以多用模制法成型。
雖然是合模制作,但所有三彩馬都各具特點,幾乎找不出完全一樣的三彩馬來。
從現存三彩馬可以看出,唐代三彩匠師們不僅對馬的外貌特點十分熟悉,而且對馬的神態、秉性也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塑造起來得心應手。
他們不僅使三彩馬在外形上做到了十分逼真,而且充分發揮了藝術想像力,恰當地運用了藝術夸張的手法,使馬的內在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按照正常情況來看,蕭章也是應該用模具去制作三彩馬……因為很難用普通的手工拉坯完成!
但是蕭章不是正常情況,別的匠人是因為大馬造型刁鉆,甚至用模具都是好幾個模具,合在一起制作,就是馬頭馬身馬腿可能單獨制作,最后在單獨合在一起……
但是蕭章并不是普通的匠人,蕭章用的可是宗師級的拉坯技巧……
所以也算是能夠勝任!
而按照傳統的唐代匠人們的藝術方法,這三彩大馬是分為很多種的。
從唐三彩馬的造型看,大致可以把它們劃分為五類。
一是奔馬俑。
如騰空奔馬俑,1966年西安出土,現藏西安文物管理處。
唐代三彩雕塑者抓住了奔馬四蹄騰空一瞬間的景象,塑造了一匹極具動感的三彩馬,其“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的形象有著十分強烈的視覺效果,讓人回味無窮。
奔馬俑在出土彩繪陶器中屢有發現,但在出土唐三彩中卻極為罕見。
據現有資料顯示,國內館藏三彩器中掛藍釉騰空騎馬俑僅此一件,國外尚未發現有類似的三彩馬俑。
二是提腿馬俑。
唐三彩提腿馬俑通常是三蹄落地,右前蹄抬起。
這匹掛藍釉三彩馬的構思非常精妙,三蹄踏于三角形底板之上,前腿直,后腿弓,右前腿略微抬起,腿部肌肉突顯矯健。
唐代匠師抓住了馬的特點,塑造了一匹栩栩如生、異常健美的戰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