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開窯之后先用六十或者七十度的溫度烘干,然后預熱到六百度左右,最后升溫到一千三百度的高溫加熱,最后降溫。
若是一些小型的碗碟,薄一些胎體的器皿甚至最快六個小時燒制完成,而厚一些大型一些的青花瓷的胎體則需十個小時。
很多時候,很多人認為一般溫度越高,陶瓷瓷化的就越充分,燒制陶瓷溫度越高就越好,這其實是不對的。
窯溫是要根據泥胎和釉來決定的,比如瓷土必須達到一千一百度以上才能完全瓷化,但是一般陶土的熔解度較低,比如新石器時代的紅陶和灰陶的燒成溫度僅僅幾百度。
如果燒成溫度太高的話可能會燒熔!
而商周時期的印文硬陶的燒制溫度可能就達到一千度。
現代陶藝通過增加粘土中的硅石含量而大大的提升了陶土的耐火度,燒成溫度可以達到了一千三百度。
相反如果沒有達到應有的溫度,就是燒生!也就是敗筆了。
釉和彩燒制的情況是和坯土一樣的,不同的釉和彩所需要的燒制溫度是不相同的。
就像蕭章之前燒制的唐三彩屬于低溫鉛釉,燒成溫度就是八百度左右就可以了。
而屬于釉下彩的青花瓷和釉里紅都是需要一千度以上乃至一千二三百度的溫度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至于釉上彩的一些瓷器,比如粉彩,五彩,新彩這些瓷器,幾百度的烘燒就足夠了。
在工匠燒制陶瓷這個行業,說頭講究還是非常多的。
就如同之前的全國聯合大展一般,是分為日用陶瓷和工藝陶瓷的。
而除了日用陶瓷和工藝陶瓷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建筑陶瓷。
燒制溫度整體更是想對比工藝陶瓷偏低了一些。
最后一種特殊的又叫做特種瓷器,這是比較難說的一種瓷器,有很低燒成溫度,也有超過一千八百度燒制溫度的合適高技術應用范圍的特殊陶瓷。
至于蕭章所燒制的都是屬于工藝類陶瓷。
主要就是分為釉上和釉下的燒制工藝。
釉上瓷器,是建立在已經燒成瓷器之后在加工而成的瓷器工藝品。
目前為止,蕭章所燒制的三種陶瓷類分別是汝瓷,唐三彩和青花瓷。
汝瓷和唐三彩還沒達到……釉上彩釉下彩的說法……
因為它們只有釉……沒有彩……
只有青花瓷才算是釉下彩的一種。
而剛剛提到的粉彩也好,五彩也好,都是屬于清代時候才揚名天下的瓷器類。
尤其是粉彩基本上除了康雍乾三位皇帝之外的整個清代都是粉彩的天下!
蕭章這些還是知道的,這粉彩何時燒制?
得看系統何時給自己了……
當然燒到現在,蕭章已經到了青花瓷的燒制,很快就會到清代的瓷器……
除了粉彩之外,還有一種專屬于清代的瓷器!
號稱瓷器皇后的琺瑯彩!
就如同汝瓷一般……
在清代僅僅出現了璀璨的少許時光,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想到這些,蕭章當真是有些期待了!
畢竟在故宮博物院,讓蕭章為之神往的另外一批瓷器,就是那些清代的已經滅絕的琺瑯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