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東西就像是同樣是一支畫筆,畫在同樣的宣紙上,為何有的人畫出的畫能夠價值千萬,有的人畫出來的就是一張廢紙?
這就是人的區別。
蕭章從泥料的每一種原礦石的選取,用什么,不用什么,用多少,這高嶺土的分量,粘土的分量全都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說法的。
這樣的配出來的泥料就和陳南山所使用的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而蕭章除了泥料的比例之外,還有對時間的要求。
這不斷的揉泥料就是為了將泥料中的氣泡揉出去,不然的話肯定會有影響。
所以蕭章的用心程度也決定著蕭章的瓷器在成功上的幾率更大一點。
差不多半個小時的時間,蕭章終于將自己的泥料揉好了,然后蕭章看了看身旁的陳南山。
陳南山已經將差不多兩件青花瓷的泥料塑造成功了。
一件是剛才的玉壺春瓶,一件是梅瓶。
用梅瓶的形式去燒制青花瓷,蕭章還是覺得非常美麗的。
畢竟這梅瓶號稱立瓶的尊者。無論是意境還是器型都是非常有說道的。
而這青花瓷本身呈現出來的典雅氣質和顏色對比都能夠更好的襯托出梅瓶的優秀。
對于梅瓶,蕭章心中是抱著喜歡的。
那么自己要燒制什么呢?
“你也開始弄泥胎了呀?我這次打算一窯燒三十件左右,你就隨意吧,反正這幾天我早晚要開窯,有客戶訂了一批精品青花瓷的瓶子,我就當是正常工作了。”陳南山笑著說。
蕭章也點了點頭。
那自己也準備燒三十件。
這樣也剛好能夠在小窯內擺滿。
這青花瓷的燒制要求非常多。
就比如自己上次僅僅開窯燒制的三件青花瓷器,僅僅是因為這瓷器比較大,占地方,否則很可能在燒制的時候出問題。
因為青花瓷講究的就是燒制的過程中需要將泥胎擺滿窯內,這樣煙氣火道走的順暢,也能方便燒制,且燒出來的效果更好。
若是器皿不滿的話,就會出現意外了。
所以這次蕭章選擇的是一個小窯,自己的瓶子器皿差不多中等的大小,也就能剛好裝滿一窯。
而且蕭章這次和上次開窯燒青花瓷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這次蕭章沒有使用傳統的燒法。
傳統的燒法就是泥胎直接陰干,一次燒成。
陰干了泥胎直接上青料畫圖案,然后干了上釉燒制。
而這次蕭章決定選擇二次燒制。
因為現代是能夠二次燒制的。
將泥胎燒好之后將泥胎的顏色能夠變得更白一些,而且能夠使得泥胎更堅固一點,方便作畫,也不至于小心翼翼的總怕弄壞了。
伸手拿起一塊泥料,蕭章決定先做泥胎。
這一次蕭章準備做一件精致的器皿。
上次的幾件雖然磅礴大氣,但是總歸燒了一些精巧。
蕭章是個喜歡挑戰的人。
喜歡每次嘗試不同的東西。
所以這次決定燒制一些正常尺寸的器皿,挑戰一下在精致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