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章的這件玉壺春瓶可謂是拉坯的得心應手。
原因別無其他。
那就是自己的拉坯技藝真的是直線的上升。
這玉壺春瓶自己曾經是燒制過的。
可以說蕭章對玉壺春瓶有著很大的技藝。
當時燒制的玉壺春瓶的主要優勢就在于釉色的美麗。
而當時的胎型在現在的蕭章看來完全就是不堪一擊。
畢竟真正的實力都是在慢慢的成長。
今天的蕭章擁有的是宗師級的汝瓷燒制技藝,而當時的自己不過是入門的小學徒。
蕭章看著手中的這件玉壺春瓶暗暗的點了點頭。
玉壺春瓶是汝瓷乃至瓷器中的經典器型。
玉壺春瓶又稱玉壺賞瓶,是花刺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
流行地區廣,沿用時間長,宋以后歷代各地窯場均有燒制。
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
基本形制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
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
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
這種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
蕭章輕輕的將玉壺春瓶放在一旁準備陰干。
這樣的一件非常有著傳統特色的瓶子,蕭章還是非常重視的。
這樣的優秀送到國外去展覽才能體現出我大華夏的瓷器之美和傳統之美。
蕭章拿起泥料開始繼續拉坯。
這次蕭章的目光放在了蒜頭瓶的身上。
蕭章拉坯蒜頭瓶需要所使用的技藝比之玉壺春瓶可能更加難一些。
因為這玉壺春瓶的瓶口比之蒜頭瓶還要大一些。
而這蒜頭瓶的瓶口口徑可以說是小的出奇。
這對拉坯技藝就有真很大的考驗。
畢竟這可不是玩笑的事情。
整體的器型是最為關鍵的。
稍微的差一點都會影響整體的美感。
蕭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自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只是在轱轆車上更加小心謹慎。
蕭章知道,這瓷制蒜頭瓶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鎮窯制品為多見,品種有青花、五彩、灑藍描金等。
明清景德鎮窯蒜頭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藍釉、醬釉等各種單色釉品種。
明嘉靖蒜頭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裝飾;明成化蒜頭瓶,僅口部作花瓣狀,耳為隨意堆塑;明正德蒜頭瓶,在瓶腹上設出戟;明萬歷蒜頭瓶,趨于簡化,口部已無蒜頭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為多見。
清代蒜頭瓶的器形趨于輕盈秀美。
這種蒜頭瓶的器型蕭章記得在故宮博物院倒是見過。
那是一件故宮博物院藏的明萬歷青花魚藻紋蒜頭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