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型就是非常優美且胎型穩正的一件。
蕭章力求做到完美。
因為這蒜頭瓶就是仿自漢代青銅蒜頭壺,長頸,削肩,圓腹,圈足,瓶口似蒜頭而得名。
蒜頭瓶的腹部很圓潤,內部空間也很大,但是頸部很長,細長的頸部加上小口徑,這就是拉坯難的原因。
不過這對于蕭章來講都不是問題。
泥胎幾乎在十五分鐘就拉坯完成。
可以說蕭章現在是越來越順手,越來越有感覺。
這之前生疏的感覺徹底消失了。
隨著蕭章拉坯的泥胎越來越精致,蕭章對自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繼續拉坯了四五件泥胎之后,蕭章的目光放在了一件自己從未曾燒制的過的器型。
那就是一直存在于蕭章腦海中的膽瓶。
膽瓶,因器型如懸膽而得名。
直口,細長頸,削肩,肩以下漸碩,腹下部豐滿。
為花器,始燒于唐代至清中晚期。
盛行于宋代,是陶瓷器型中的經典。
膽瓶由于造型典雅優美,給人超凡脫俗的無限情趣,為當時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
蕭章對這件膽瓶的造型是非常熟知的,但是汝瓷的膽瓶蕭章確實沒有燒制過,也未曾見到別人燒制過。
就是因為這件瓶體的胎型更加難。
這膽瓶的整體造型非常奇特。
膽瓶圓腹底厚、頸長口小、簡潔流暢、穩定挺拔,特別適合于清供單枝長莖花草,而臥薪嘗膽的故事更是增加了其深厚久遠的文化底蘊。
這樣器型就使得匠人在制作泥胎的時候非常難以掌控。
蕭章之前不敢去嘗試,就是怕自己的泥胎拉坯手法不夠完善,但是現在蕭章敢去嘗試,也是因為這現在的自己是宗師級汝瓷技藝的匠人。
若是自己都不敢去嘗試燒制的汝瓷,那誰能燒的好呢?
不過對于膽瓶的說法,蕭章還是非常了解的。
這膽瓶高雅脫俗的聯想,養心勵志的寓意贏得文人共識,也使其獨具了經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這膽瓶的歷史也是非常的悠久。
其實早在宋代,膽瓶就被引人佛堂齋室,成為清凈之地超凡脫俗的靈物。
而元代失意文人以野游冥想為樂,膽瓶孤花尤合逸士心意,
明代士大夫階層日益壯大,膽瓶寓意被功利所異化,變成達官新貴們顯示高雅興趣及身份的標志。
清代社會變革加快,商品經濟發展,膽瓶被描金繪彩、附耳加環,淪落為世俗享樂的玩物。
正是因為對膽瓶的認知非常熟悉,蕭章這才敢嘗試燒制膽瓶。
說干就干的蕭章拿起泥料放在轱轆車上。
隨著轱轆車的旋轉,蕭章開始細細的拉坯起來。
一邊拉坯蕭章一邊想起,自己雖然未曾見過汝瓷的膽瓶,但是在景德鎮的歐陽風的家中。
這青花瓷的膽瓶蕭章倒是見過。
這歐陽家的青花膽瓶可以說是器形端正秀美,胎體細膩,釉質潤澤。
全器以纏枝花卉紋為主題,輔以海水波濤紋、變形花卉紋、如意云頭紋、仰蓮瓣紋及卷草紋等紋飾,布局疏密得當,富麗堂皇。青花發色鮮艷,繪畫流暢精細,可以說是難得的精品。
當然也是因為給蕭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才讓蕭章此時有了燒制一件汝瓷膽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