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海口處,這里因為南北運河的交匯,而且又是入海口,因而此地漸漸的開始熱鬧起來。
在后世,這里設置成了天津衛,而在此時,卻只是因為地利之便,逐漸開始有人在此定居,此地為武清縣的轄地,因為日漸繁華,漸漸的,這里的人流和熱鬧,竟不在武清縣城之下。
靠著出海口,有不少的小船塢,船塢里偶有一些小海船出入,都是附近的海民,大唐沒有海禁,不過這一片海域,聚集了不少的漁人,他們打了許多的海中魚蝦,而后送到市場售賣,只是海民大多辛苦,一個個望之不似人形,飽受歧視。他們是不敢去更遠一些地方打漁的,因為偶爾,可能遭遇到高句麗或者百濟的艦船。
自從隋煬帝在海路征討高句麗大敗之后,隋唐朝廷幾乎喪失了海路的控制,而因為俘獲了隋朝的大量工匠和艦船,高句麗和百濟人漸漸在海上形成了擴張的勢態,他們甚至占領了外海的一些島嶼,作為補給的基地,半兵半匪的興致。
只是此時,武清縣令張業卻是被跌跌撞撞的差役嚷了起來。
這是正午,張業如往常一般,都需小憩片刻,突然夢中被人驚醒,自然心中惱火!
這差役卻是大喊:“不好了,不好了,外海來了許多的船,有山那樣的大……”
本是還想訴責這差役的張業,聽聞這差役的話后,心里頓時咯噔了一下,臉一下子白了幾分。
這……高句麗還是百濟人?
若如此,這下卻要糟了。
武清不過是個小縣而已,若是真的遭遇了襲擊,如何抵擋?
莫非是百濟人,或是高句麗人傾巢而出?
其實……張業為武清縣令,是知道一些情況的,當初天下大亂的時候,高句麗和百濟人就曾趁火打劫過。
他們不可能派兵陸路襲擊,畢竟他們距離中原相隔甚遠,派出軍隊,損耗驚人。因而……卻是派出船隊,在中原的沿岸洗劫,而且往往獲利極大。
武清縣在武德四年時,就曾遭遇過一次滅頂之災,殺戮了上千人,損失無數的錢糧。
當然……在那群雄并起的時候,這并不算什么,除了縣志里記錄了這些事,這上千條性命,卻早已被人遺忘了。
張業再不遲疑,立馬吩咐道:“快,召集差役,除此之外,派人向州中傳遞消息,來人,隨老夫來。”
張業是經歷過亂世的,從前有過在軍中的經歷,立過一些小功勞,不過功勞不值一提,所以才給了一個山高水遠的武清縣令。
他此時年紀大了,已是大腹便便,可心里還是有幾分勇氣的,所以笨拙的騎上了馬,召集了一些人,便道:“隨本官去三會海口處。”
一路上,張業心里焦灼,也不知這些賊人登岸了沒有,他是決不能退的,一旦跑了,則整個武清縣怕要遭殃,可對方是有備而來的,派的又是大船,肯定是勢在必得。
實在不成,就只能死在此了。
他的腦海里,自己的父母妻兒,瞬間走馬燈似的劃過,越如此,心里便越發的悲涼。
可等到了三會海口,卻見那許多的大船,卻都已進入了港灣,那巨船上,打出的風帆上,卻是亮出了字號……揚州水路校尉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