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句麗割據,大唐早有承襲隋朝征高句麗的體系,拿下高句麗的心思。
可對于陳家而言,若是能從高句麗得到大量的俘虜和人口,那么就再好不過了。
陳正泰此時精神振奮,樂呵呵地道:“陛下,其實……兒臣早已做了一些安排。”
“安排?什么安排?”李世民忍不住道:“莫非你又想故技重施,效仿高昌的故事嗎?”
高昌是直接乞降的,這是陳正泰一陣眼花繚亂操作的結果。
而戰爭畢竟要死人,尤其是對付高句麗這樣的大國。
人家可是實打實的有數十萬的官兵,有許多堅固的城市,而且天氣寒冷,道路艱難。
不過李世民卻認為,高昌的方法,是沒辦法用在高句麗上頭的。
理由也很簡單,高句麗建國已久,而且又有抗隋的經驗,那里的臣民,對于高句麗已經產生了極大的認同,而對于中原,則是十分疏遠。
不只如此,高昌國畢竟國力小的多,只要大唐大軍壓境,自然會形成巨大的壓力,這才導致了高昌的內憂外患。
可高句麗顯然是不一樣的,高句麗自成一體,且有豐富的和中原戰爭的經驗,只憑借恐嚇,是沒有辦法讓他們屈服的。
陳正泰笑道:“卻也未必……何況兒臣派去的人這個人,非同小可……只要調度得當,保管教這高句麗,不死也要殘!到了那時候,我大唐天兵一到,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教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李世民以前很喜歡打仗,可做了天子后,任何事的考慮,都難免要有所顧慮了。若是征伐高句麗,至少需要數十萬軍馬,無數的軍資,可若是當真能不費吹灰之力取下來,那便是再好不過了。
李世民不由道:“既如此,你先布置吧,朕這邊,也要有許多的準備。”
二人議定,李世民自是再沒有狩獵的興致了,隨即便領著人返回了西寧。
過幾日,陳正泰便要回長安了,因而世族們得了消息后,便想趁此機會再和陳正泰聚一聚。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將來打交道,就少不得得通過書信了,現在和這朔方郡王交好,并不是壞事。
大家濟濟一堂,吃了頓好的,依依惜別,大醉了一場,這才盡歡而散。
過了幾日,浩浩蕩蕩的人馬便整裝出發,陳正泰陪駕,只是來時,李世民一路騎行,回時,卻坐在馬車里,倒是輕松了許多。
待入了關,李世民卻是舍棄了大隊人馬,召陳正泰道:“你隨朕先行一步吧,讓這儀仗和護衛在后慢慢行進,朕與你先回長安,且看看太子如何。”
陳正泰笑呵呵的道:“如此甚好。”
李世民隨即瞪著他,警告道:“不可先行給他傳書,若是朕知道,絕不饒你。”
陳正泰便道:“陛下將我當什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