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事情最怕遮掩。越是說得不明不白,就越是讓人會想東想西而擔心。
讓朝廷的公告就那么一張紙,對于復雜的事情,又能說明什么?
而邸報的話,是通政司出的,且邸報也不可能有多詳細。更為關鍵的是,出邸報的速度沒那么快!
而在此時,《明報》的發行,剛好補足了這方面的不足,讓京師上下一下便明白了整個事情的大概經過。
而和邸報完全不同的一點,就是還有對這兩起事件的點評。不得不說,這個點評其實是非常關鍵的,給出了對這些事件的第一時間的評論,基于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具有引導輿論的重要作用。
京師上下,在看到這份《明報》之后,終于有不少人安心了。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才開始關注《明報》本身。
“這《明報》是誰想出來的,這還真是個好東西!”
“可不是,這明報兩個字,據說還是皇上的御筆親題,肯定來歷不凡了!”
“看看,這里有寫,看到沒有?大明第一報社出版,好大的口氣,大明第一,嘖嘖!”
“皇上御筆親題,說大明第一,你還有意見?不過這大明第一報社到底是什么鬼?那位大人名下的產業?”
“……”
沒有官府中人為背景的,絕對不可能坐大。更不用說,有皇上親自背書的,那來頭絕對不小。這些京師的達官貴人,第一時間自然是開始追查誰的產業了!
“看看,這個總編是陳圓圓。好像是個女名,這還真是奇了怪了,這人是誰?好耳熟!”
“該不會是秦淮八艷之一的那個陳圓圓吧?”
“不可能,雖然她的名氣大,可就憑她,還能讓皇上給她題詞?”
“不是說陳圓圓在田都督府上么?這個《明報》該不會是田都督的吧,這就有可能了!”
“……”
很多人都推測出了這個結果,于是,二話不說,紛紛趕往田弘遇府上去了。
當官的就有這嗅覺,《明報》的份量,絕對會很重。不說賺錢不賺錢,光是在官場上的份量!
就只為了這個,也必須要巴結好田弘遇,和他搞好關系!
于是,沒到中午時分,田弘遇府上的門檻就快踏破了!
這一下,把田弘遇給整懵了,接待了一個,還沒聊上話呢,下一個又來了,還沒等他出迎呢,又一個來了……
最為關鍵的是,官場上的人都比較含蓄,不會一上門就嚷著說“老田啊,你辦得《明報》好啊”之類的話,而是顧左右而言他。
田弘遇當然知道,肯定是有什么事情發生。
可問題是,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擔驚受怕,畢竟有田貴妃在。加上他吸取了周奎的教訓,不和別人來往,閉著門過自己的舒服日子,外面的情況,就那么短的時間,他還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