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看著客廳一屋子的人,他終于忍不住了,便問道:“諸位,你們就直說了吧,不約而同地過來,到底是什么事情?你們這樣子,我真有點怕啊!”
事出反常必有妖,此時的他,最怕是被別人利用,落個和周奎的下場!
于是,有人就拿出了帶身上的一份《明報》。
不用說,田弘遇搞明白了事情真相之后,就無語了: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諸位,不瞞你們說!”田弘遇見到是涉及興國公的事,不敢大意,便實話實說道,“如果真是那個陳圓圓的話,如今已經是興國公府上的人了!你們可以出門左轉,過一條街去到國公府去打聽打聽!”
一聽這話,所有人傻眼。不過回過神來,他們忽然發現,如果是國公府來出這份《明報》的話,才是真正的合情合理!
不過,他們也沒那個膽子去興國公府。那可是錦衣衛指揮使,這些天來到處抓人的,誰敢往那湊!
要說送禮,以前不是沒送禮過,可禮收了,該怎么樣還怎么樣!最有代表的例子,便是陳新甲!
搞清楚了《明報》的背后關系之后,很多人就開始研究起這份《明報》了。
還真別說,這么一研究,他們又發現了很多新鮮的地方。
首先,那些時政點評的署名,都是一個叫“中原五白”的人,估計這個人可能是興國公的師爺之類。有點讓人詫異的是,《明報》中竟然還有通俗評書連載,署名竟然也是“中原五白”。
這就有點讓人奇怪了!
時政點評,那是對官場了解要深;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哪有閑心去寫通俗,圖什么?
另外一個新鮮的地方,是有一個版塊叫格物版塊,主編是曼公和南雷。不少人知道,曼公是方以智的號,而南雷是黃宗羲的號。這兩人還是有名氣的,所格物的內容,也讓人稱奇。
主編是陳圓圓的版塊,刊登了一首曲子,據說是改變自中原五白所哼的同名曲《太平志長留》:
曾志儒士開太平,
曾誓愈險愈擔當,
……
民生喜樂老白頭,
太平志長留。
對于這首曲子,很多人點評,有失陳圓圓的水準,一點都不工整。可是,這其中傳達的意思,卻還真讓一部分風流名士去思考了。
在一天之后,幾乎京師中人,互相遇到,談論的,就無不是《明報》。
官場中人,話題就集中在時政版塊;
有意揚名的青年才俊,則是會談格物版塊。畢竟要想出名,標新立異最是容易!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竟然是和水一樣的東西!
甚至風月場縮,鶯鶯燕燕,嘰嘰喳喳的,都在談論那位秦淮八艷改變的曲子,到底該怎么唱?這可是熱點,要是趁著這個勢頭唱出去,絕對會吸引那些才俊名流。
而在俗人比較集中的酒樓茶館,有好幾個駐點的評書先生,臨時改了說書題目,把《明報》中連載的那給說了,吸引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