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還有一些人更是看到有征稿通知,凡是過稿,就能付稿費,刊登在后面刊登的《明報》中。
于是,一大群人躍躍欲試,要是能過稿的話,稿費是小事,揚名才是大事。最為重要的是,還可能入了興國公的法眼,那就前途無量了!
當然了,對《明報》不爽的人肯定也有。他們就偷摸著像老鼠一樣散布一些他們的觀點。科舉操縱案不好說,就專門攻擊晉商通虜案。
“看看,這個《明報》很明顯是欲蓋彌彰,就是為了朝廷宰肥羊而弄出來的東西。要不然,為什么早不出晚不出,偏偏是在戒嚴解除之后出?”
“對,說晉商通虜,可是,那六個晉商呢?他們有認罪么?”
“什么,那個黃云發招了?他都進詔獄里面了,還有什么不能招供出來的?”
“繳獲那么多糧食?你別忘記了,他們是商人啊,囤積糧食不是很正常么?”
“……”
雞蛋里挑骨頭,還真別說,總能挑出來一些。基于各自立場的不同,有人信,有人不信。總之,京師輿論,也不是全都和諧。
對于這些,張明偉通過已經布置好的消息收集處,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對此,他也并不在意,只是回答朱媺娖的憤怒道:“沒事,現在讓他們捕風捉影,混淆視聽好了。等回頭把案犯移交三法司會審,張家口那邊也把人犯押解回來受審,這些謠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可是,八大晉商,只抓住了兩人,還是有點太少了!”朱媺娖聽了,還是有點擔心地說道。
“呵呵,他們遲早是會被抓住的。眼下就算有人不服,也不是主流,無需理會!”張明偉聽了,一聲冷笑道。
頓了頓,他還是補充說道:“下一期時政這一塊,就根據黃云發和翟堂的口供,再寫細一點。我也再寫兩篇點評,側重這些通虜行為引發的危害后果,痛斥下他們數典忘祖之事,引導下輿論好了。”
聽他這么一說,朱媺娖便又好奇了,忍不住問道:“先生,為何您的筆名是叫中原五白呢?這有什么出處?”
張明偉一聽,便笑著說道:“這個,知道的人知道,不知道的人不知道,我就不說了啊!”
………………
不說張明偉的小心思,就說此時,在張家口外側山中,有一處隱藏處,一群“耗子”鉆了出來。領頭那人對其他人說道:“已經過了好幾天,朝廷官軍追查得也沒那么緊了,再不走,就得餓死在山里了!”
“唉,我真想大哭一場啊!”跟在他后面的那人唉聲嘆氣地說道,“努力了半輩子,轉眼間就一切成空,真是造孽啊!”
“田生蘭,我就瞧不起你這點,就和你的名字一樣像個娘們!”后面的王登庫嘲諷道,“大不了從頭再來便是,怕什么!”
“怎么從頭再來?我們在關內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啊!”田生蘭聽了,恨聲反問道。
范平福聽到,便打圓場道:“好了好了,只要人在就好。到了遼東,主子爺肯定會給你們一個好差事,來日重新輝煌也未必可知!”
聽到他說話,都是要去遼東投靠的人,自然不敢反駁得罪他,就都沉默了。
這時,從山頂上下來一個人,對為首的那人說道:“老爺,朝廷官軍追出關外的騎軍,一個不少都回來了,我都數了的!”
“好,那我們出發了!”范永斗聽了,便向后面的人一揮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