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而出,一陣清風吹來,涼爽而適意。
沒有了擁擠的人群,也沒有了嘈雜的聲音,整個人的感受都好了很多。
王有節本來想馬上回單位,畢竟項目小組的人都還在公司里等著他的呢。姑父卻笑道:“再怎么著急,吃頓飯的時間總有的吧?”
姑媽拉住他的胳膊,說:“前面就是黃河路美食一條街。今天我請客,咱們好好著吃一頓。”
選好飯店,點好菜。
吃飯的時候,姑媽先笑了笑,說:“今天讓你過來看看相親角,就是想著讓你看看外面的世界的。不要搞得來一天到晚就知道宅在單位,還有你的宿舍里,好伐?”
王有節想了想,講了這次自己相親的感受。
他說道:“我今天一再受鄙視了。”
姑父給王有節倒啤酒,不響。
王有節笑了笑,說道,今天我是第一次來這里相親角,給我的印象嘛,主要有這么兩點:首先是里面真的太吵了太擠,人太多了;其次,就是從到處掛著的的那些相親信息來看的話,不管男的女的,條件都太好了,都非常優秀,不管是工作、學歷,還是收入等等方面,基本上都是高薪人士,或者是行業翹楚。甚至有幾套房產也都寫在上面的。
姑父插話,說:“可能來這里相親的都是上海較年輕一代的精英吧?”
“較年輕一代?你是說來這里相親的普遍年紀都偏大?”姑媽問。
姑父點點頭,反問一句:“不是嗎?”
“這些只是現象,那你剛才看過相親角以后的感受呢?”姑媽放下筷子,盯著王有節。
稍微整理一下思路,王有節說,只是我就納悶了,那么優秀的年輕人,為什么都找不到男女朋友,還要老爸老媽犧牲周末來公園蹲點守候?
姑媽不作聲。
”特別是后來看到的那個哭泣的老太太,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王有節喝下去小杯啤酒,說道。
姑父點頭,說:“我也是第一次看不見這種狀況。”
王有節想了想,說:“能供養自己小孩在海外留學,還是學的藝術,另外,從老太太的穿著打扮,還有神態氣質來說,這樣的家庭,至少應該不會很差。可是,老太太為什么竟然會因為自己子女的婚姻不順利,以至于在大庭廣眾之下奔潰------”
三人都不作聲。
想了想,王有節接著說道,雖然講時代的發展變化翻天覆地,日新月異。但是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相親居然要靠這么落后、老土的方式,還是很令人吃驚不已的。講實話,要不是親眼所見,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姑媽盯著王有節,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還有一點,似乎所有人都歡喜針對相親者的年紀去問,其他信息他們卻并不是特別關心。”
王有節說道這里,顯得有些心氣難平起來。
“上面擺放的這些征婚啟事,時刻提醒著我:你就是一個貨物,還是廉價的“滯銷貨”;
他說道:“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是加上那些老頭老太們的反應,還是超出我的預期,有種‘你完了,我替你感到惋惜’的感覺。”
“我就覺得,憑什么?難道我嗎,難道我們這些大齡青年,在婚姻市場上已經貶值到這種程度了嗎?”說道后面,王有節甚至都有些聲音大了起來。
姑父和王有節碰一杯,說:“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王有節對著姑父笑了笑,不響。
喝過一杯啤酒,王有節放下杯子,說道:“不過要我說的話,我就覺得相親角這里更像是老家的農貿市場一樣-----。”
姑媽奇怪,問:“這話----,怎么講?”
王有節笑了笑,說,老家的農貿市場一般有分幾個區域,這塊賣水果,那塊賣衣服,……,其實相親角這里也是,有未婚區、有離異區、有留學區、有藝術區,……,功能區域劃分明確,讓你節省時間,這不是老家的農貿市場嘛!
姑媽不作聲。
王有節繼續說道:“在這里的菜市場,供需雙方可以進行密集的信息交流,并且還明碼標價進行交易。而那些上年紀的老爺爺老太太就像農貿市場上的小商小販,坐等著顧客,相親者過來討價還價——”
姑父打斷王有節的講話,笑著說:“交易----?你概括的還真是有些意思!”
王有節在和姑父碰一杯,說:“其實這并不好笑。只不過,我說的交易,只是跟婚姻有關罷了。”
三人吃酒吃菜。
姑父卻笑話:“我看這小子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他說今天現場受了很大的刺激,現在竟然還能狼吞虎咽,佩服你的。”
“難道我不吃飯,還一哭二鬧三上吊?”王有節笑笑,說:“飯菜這么好,環境也不錯,關鍵是不吃白不吃,曉得伐?”
“可惜啊,我們單位是做科研的,女的本來就少,沒有結婚,沒有談朋友的女孩子就更少了。她們要么博士,至少也是碩士,一般來說年紀都比較大,和你還不太適合。”
姑媽嘆一口氣,說道:“看來---,你的個人問題,我們還得另外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