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控”,“學歷控”,“身高控”,等等,不一而足,“物質要求很高,拜金或者物化越來越嚴重,要求男孩有房子、車子毫不含糊。
而實際上,如果按資料上兩家條件來配對,往往條件相配,人不配;人配了,條件不配……好像永遠對不起來。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挑剔?!這讓布禮都對這些母娘生出能否有更多包容的感慨。
婚姻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但毫無疑問,現代婚姻的基礎是男女雙方的感情,然而在當下的社會,婚姻的物質基礎被前所未有地強調了。
但布禮總是禁不住地想,誠然,缺少物質基礎的婚姻常常不會幸福,就像魯迅筆下的涓生和子君。但過于看重物質,忽視男女雙方感情的婚姻,其幸福的概率又有多少呢?
最后一點,就是來自于母親帶著布禮去登記資料時對婚介的重新認識。
在牽線過程中,婚介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挑人最要緊,要會過日子。婚姻是互相付出,而不是互相索取。如果是互相索取,就像提取銀行存款,感情總有一天會空掉的。”
她們往往還舉出來很多相關的例子。
比如講,撮合成功的一對中,女生的條件相當好,有三室一廳的陪嫁房,認識男生時,對方月薪才1500元,但經過專升本,攻讀在職研究生后,如今年薪30萬元。結婚多年,這對夫妻一直琴瑟和諧,相敬如賓。
也有失敗的案例。一位在金融業工作的“三高”女生嫁給了一位條件還沒她好的男生,一年后對方有了新歡,兩人分道揚鑣。
不過,布禮印象最最最深刻的,還是來自于那些婚介工作人員苦口婆心勸說的“風言風語”: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你不去找,這輩子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很多人都說自己沒機遇、沒緣分,這種說法不對,你不去找,最后只能成為被挑剩下的菜。真話很難聽,但這就是事實。
------,要軋準苗頭,找到能把你當塊寶的人,找有上進心的人。
------,每個男人都希望找一個年輕水嫩的女孩,不知道有哪個男人喜歡快40的老女人!
------,有些剩女也都是30好幾,快40歲的人了,怎么這么明顯的道理都不明白呢,是不是還都活在自己的美夢當中?
-----,即便你很優秀,但是年齡擺在那里,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超過35歲,就只能算是郊區房,更要被尊為“齊天大剩”了,好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