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是許多娛樂圈大佬共同的認知。
前世的大紅人劉嘉玲就在采訪時高談闊論:如果賺到了錢,千萬不要跟人合作做生意,你有錢就買房子。
類似的論調,在前世的王祖賢得到了準確的實驗結果。
王祖賢身為香港影壇天后,早期風靡全亞洲,一度被日韓泰等國邀請合作。
經過早期資本的累積,達到一定數量后,王祖賢就開始在全球大肆買房。
在**十年代,千萬以內一套的房產,這位大佬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直接買下。
后來即便隱退,不再工作,經過這些房產的升值,十多年后,資產也輕松達到了三百億。
用張揚的話來說,現在的鄭謙,如果按部就班的累計資產,有錢就買房,十多年后,也能輕松破百億收益。
當然,現階段買房,回報率自然不如王祖賢那樣驚人。
畢竟這位大佬在**十年代就開始四處投資,到了2004年,樓市徹底熱起來的時候,已經收手隱退了。
如果跟后世的那些身價動輒破數千億的科技大佬相比,這百億收益當然不值一提。
但就現在來說,已經讓鄭謙非常動心了。
只是這種坐等升值的笨方法,雖然很穩妥,但卻讓人感覺不到絲毫成功的喜悅。
這畢竟是死錢。
一眼就能望到頭。
金錢如果不流動,那就產生不了商業價值,對社會的發展就做不出任何的貢獻。
鄭謙的覺悟還是很高的,在享受賺錢的同時,也應該造福社會,朝著**接班人的目標前進,實現共同富裕。
當然,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我先富裕。
所以,用鄭謙的話來說,房產必須投資,這是用來保本的,給自己留一個退路。
除此之外,張揚可以拿著這筆錢,用于投資一些朝陽產業。
鄭謙尤其重點畫出了如今在國內已經有崛起苗頭的幾個科技產業,讓張揚重點關注。
張揚見狀,卻有些哭笑不得。
鄭謙畫出的那些產業,比如百度、QQ等,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勢頭,多得是人去撒錢,鄭謙這點錢雖然也夠一定規模,但絕對不是人家最優的選擇。
鄭謙了解到這一點后,也是有點氣餒。
不過他還是迅速的在“茅臺”上畫了一筆。
“這……買茅臺?能行?”
張揚有些疑惑,他在華爾街工作了四五年,在國內這幾年,也收獲了大量的見識,這些經驗匯總在一起,告訴他,投資茅臺,不可行。
國內市場不知道,但國外市場,古往今來都沒有這么玩的。
“茅臺2001年剛上市的時候,發行價31.39元一股,首日的開盤價是34.51元一股。”
張揚拿出了茅臺的股價漲跌圖,“茅臺上市時的漲幅并不大,2003年的時候,甚至一度跌至22塊一股,雖然這兩年漲幅穩中有升,但現在,也不過才漲到34元一股,和最開始的開盤價差不多……”
34元一股,和后世動輒兩千三一股的價格來說,簡直就TM是撒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