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老陣地是不能丟的。
但高音歌曲又不是說來就能來,總不能去唱《青藏高原》吧?
足足過了兩天時間,鄭謙才終于定下其中的兩首歌,
第一首是《大魚》,歌曲中的國風味道是鄭謙很喜歡的,雖然與當下流行元素相悖,可能不會在這個時代掀起太大的水花,但鄭謙相信,多年后依然會有人記起這首歌曲。
第二首是《親愛的旅人啊》,這首歌是電影《千與千尋》的主題曲《永遠同在》的中文版,歌詞填的很不錯,鄭謙唱這首歌的時候,會想起家鄉的風景。
如今,就只剩下一首能夠撐起整張專輯格調和希望的歌曲。
而且必須高音才行。
盡管熟知了很多歌曲,但一時間,鄭謙還真無法定調,再加上常年累月的工作,終于讓鄭謙感到了一絲疲乏,甚至有點開始厭惡寫歌這項工作了。
當愛好變成職業,再大的興趣也支撐不起工作的進展。
而這個時候,央視聽說鄭謙想要參加一檔旅游節目,所以特地來進行了電話聯系,問鄭謙有沒有興趣去青藏,拍攝一條青藏鐵路宣傳片。
鄭謙一聽到青藏二字,頓時靈光一閃,反應過來后,頓時無語望天。
最后一首歌難道真的要用《青藏高原》?
他當然不是覺得這首歌不好,畢竟是大神級歌曲,是中文歌曲領域里無法逾越的高山。
他只是覺得不太符合整張專輯的基調。
原本鄭謙還打算拒絕,誰知道團長江韻秋親自打來電話,讓鄭謙去青藏跑一趟,拍一條青藏鐵路宣傳片,宣傳部要用。
鄭謙可以拒絕央視,但不能決絕團長的命令,更何況這是宣傳部派給的任務。
于是鄭謙便通知助理團隊,大家收拾行李,準備了許多個手持氧氣罐,一副英勇就義的模樣,與央視的導演、工作人員匯合,一起乘坐飛機前往青藏。
到了青藏機場,剛下飛機,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呼吸略微的困難。
“我要窒息了,氧氣瓶!”
“給我來一口!哇,爽!”
“這么爽?給我也來一口!”
導演陳鵬見到越來越多的人爭搶著要瓜分團隊帶來的氧氣瓶,立即怒聲道:“一個個都矯情什么?人家鄭謙老師都能撐下去,你們就不能!現在開始,除非發生高原反應,否則誰都不許用氧氣瓶,大家要適應接下來的環境!”
眾人聞言,一個個都向掙鄭謙看去。
只見鄭謙面帶笑容,還原地做起了伸展動作,一點都不像是缺氧的樣子。
大家都是一臉驚奇,難道鄭謙以前來過青藏?
這時候有人反應過來了,“謙哥是專業歌手,而且是專業歌手中的VIP,人家是唱高音的,據說能在水下憋氣十幾分鐘,我們能跟他比嗎?”
見導演陳鵬默然,有人立即猛吸了一口氧氣瓶。
這下把陳鵬給氣的,上氣不接下氣,旋即,大臉盤子瞬間憋得通紅,“氧氣瓶!給我氧氣瓶!”
“……”
所有人都無語了。
還說別人呢?
大家只是覺得呼吸不太順暢,可你丫第一個起高原反應!
等陳鵬休息了一會兒,恢復過來后,還是堅持節省氧氣瓶,畢竟大家來來去去都是車接車送,不會大動作跑來跑去,沒必要浪費氧氣瓶。
畢竟一個便攜式的氧氣瓶高達兩百塊,剛下飛機就這么用,那等開始拍攝工作后,豈不是直接用光了?
毛妙蕊倒沒怎么節省,她以前來過青藏,知道自己有高原反應,所以這一次抵達時,背包里幾乎全部都是便攜式氧氣瓶,而且用管子插在了鼻孔,此刻完全沒有呼吸困難的狀況。
大家爭論了一會兒后,便走出了機場大廳,乘坐當地政府派來的大巴車,前往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