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葉紅把這一切看在眼里,心底覺得驚奇的同時,又感覺好笑,她畢竟跟鄭謙認識的比較長久,此時目睹此間發生的一切,對于鄭謙的才華也是再一次有了新的認知。
回想起剛剛認識鄭謙的時候,他還在京城的一家商場開眼現場賣力的演出,如今兩年時間過去,鄭謙依然是站在了整個行業的頂端,飄然物外,似乎已經沒有什么能夠再阻止他的前進。
翌日,隨著《拉撒日報》的報道,鄭謙出現在青藏的事情瞬間就傳遍了拉撒的大街小巷,而那首《那一世》也在《拉撒日報》等多個官方報道的新聞轟炸下,迅速在當地走紅。
大昭寺本就不錯的香火再次旺盛起來,人們紛紛手持著報紙,摩肩擦踵的走進了大昭寺內,觀瞻鄭謙留下的那首小詩。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日,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無數人輕聲低喃,而后面帶明悟的在蒲團上跪下,蒲團上包括四周都跪滿了人之后,經殿外的長廊和臺階上也陸陸續續都跪滿了人。
不僅有修行者和藏民,來內地和其他國家的人見到這震撼的一幕,也不管發生什么事,從眾心理使得他們也紛紛到底就跪。
一時間,從高空俯望,地面上黑壓壓的全都是匍匐在山路上長跪的人群。
甚至后來者越來越多,根本就擁擠在當地走不動道,各種流言蜚語就在這樣的人**雜中開始流傳開來。
“聽說有活佛現身了啊!”
“是圣者轉世了,親自降臨大昭寺指點經文……”
“不對,明明是鄭謙寫了一首詩歌,被大昭寺的喇嘛奉為經典,現在那首詩我都已經在報紙上看到了,我來這類也只是想看一下鄭謙的真跡。”
“活佛是漢人?不可能!”
“鄭謙寫的《天路》我就很喜歡,他的文采,注定會讓他在歷史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讓人無法忘記的生命浪花!”
“我昨天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可能需要從《那一世》中找到屬于我的來世與今生!”
“所謂的緣份,不過是在合適的地點,遇到了一個合適的人,當合適的人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或者此生永遠也不會出現的時候,就讓我們和鄭謙一樣吧,從那一刻,那一天,那一年,那一世開始,相信愛情,守望愛情,珍惜愛情!!”
“這首詩里有他對一生的遠景和期待,但似乎面對感情問題時,有一絲的困惑!”
“是的,我也能感受到鄭謙在內心深處通過詩歌所折射出來的迷茫與彷徨……”
整個拉撒因為鄭謙的到來而陡然變得熱鬧起來,即便在清冷的十二月,往來人群也變得絡繹不絕起來,鄭謙的詩歌《那一世》通過《拉撒日報》和拉撒電視臺的報道而飛速的在當地進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