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開放的,很快,《那一世》也傳到了內地不少人的耳中,一時間,《那一世》中傳來的浪漫主義人文氣息,讓無數人感覺到內心傳來的驚艷感。
無數媒體開始爭相報道,在引起巨大討論的同時,拉撒之行也一躍成為了許多人新年旅行的最佳目的地。
“這是在拉撒寫的?我擦,鄭謙果然厲害啊,走到哪里都能引領風騷,看新聞說這首詩在拉撒引起了轟動,各大寺廟都有人在張貼這首詩詞,在佛節已經名聲大躁了!”
“這首詩的確很受人喜歡,詩歌的精彩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鄭謙的這首《那一世》還蘊含著深厚的佛經文化和氣息,讓人讀起來有一種超度和釋然大氣的感覺。”
“是的,我萬萬沒想到鄭謙對這個流行歌手,會如此精通佛經文化,這說明他的知識之淵博已經超過了大多數的同齡人,我們可以看到這首詩里的許多佛文化符號,比如經殿,超度,經桶,佛塔,塵埃,真言,匍匐,磕長頭,覲見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特色詞語的加入,使得整首詩充滿了畫面感和代入感,讓人能夠深切的感受到創作者博大的胸懷和坦蕩感!”
“不僅如此,全詩結構也非常嚴謹,從小到大,從那一天,那一月,一直上升到那一年,那一世……詩意層層遞進,情感越來越深。”
“我雖然沒有了解過佛文化,但讀這首詩歌的時候,我真的有被感動到流下眼淚!”
“真的,我也是,今天一聽這首歌,我就落淚了。突然就有了這么一瞬間,忍都忍不住!我覺得這是明心見性的表現,或者是開悟。”
“同意,我今天也有一瞬間想要嚎啕大哭。那一瞬間,什么感覺,真的無法形容,只有自己體悟才知道。所以我就想起中國一個詞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這個東西就是這樣的,語言不能表達所有的東西。”
“你們說了這么多,我只想問一句,鄭謙真的而是活佛轉世嗎?”
……
當整個國內文壇都在因為《那一世》的出現而進入激烈的討論時,鄭謙與向導顧盼清一起,開始前往了下一個目的地。
他沒有去布達拉宮,也沒有去其它著名的經典,而是乘坐了一輛越野車,前往了附近的一處尼姆縣境內。
這里有巨大的尼姆草原,這也是鄭謙想要來這里原因。
雖然沒有去成錫勒大草原,但能在天邊看到這一片巨大的草原,也讓鄭謙感覺到欣慰開懷。
這里的草原上有成群的馬牛,遠方還能看到瓊姆崗雪山,那里是尼姆河的發源地,正是這條從雪山上流下的河流,孕育了這片水草豐茂的尼姆草原,給一路單調的土地和無垠的荒漠增添了一道艷麗的色彩。
不同于錫勒大草原,這里的草原色彩是斑斕的,大致望去似乎是一片金秋是景象,這片草原一直延伸到大山腳下,一些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牧馬夾雜在草原里,放眼望去,就像一幅扎染的圖畫。
鄭謙從車廂中走下,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這大概是涼爽的空氣和牧草的混合味道,讓人神清氣爽。
他走在牧草上,如同行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時間只感覺心中再無雜亂思緒。
于是端起了相機,開始在這里拍攝美景
一條清澈的小河穿過草原,河不寬,河水靜靜地流淌,這是豐潤尼姆草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