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飛機緩緩降落在洛桑國際機場。
新年剛過,整個機場的氛圍還是喜氣洋洋的,到處張燈結彩,隨處可見的都是掛滿襪子的圣誕樹。
鄭謙從通道口走出的時候,樓澤已經舉著接機牌在等候了,旁邊是心情激蕩的指揮宋輝明。
他們已經提前一周多抵達洛桑,特地在當地租借了一個排練廳,每天都在加緊時間練習,但是沒有鄭謙在場,所有學子排練的時候幾乎都沒有底氣。
這一點,宋輝明作為樂隊的音樂指揮,感受最深。
指揮是整個交響樂的架構師,在排練的時候就是導演。
簡單來說,就像蓋房子一樣。
音樂是流動建筑,是一層一層的架到一起的,需要立體想象思維。
可所有學子在排練的時候都很容易走神,跟不上節奏,導致整個現場,宛如播放音樂帶時,突然卡帶了一樣,或許旁人聽不出什么,但是作為指揮,宋輝明卻感受的一清二楚。
一個合格的指揮,可以輕松的用他的耳朵從上百號人的樂隊中,聽出哪一個樂器的哪一個音錯了。
很多人不明白指揮的用處,看到指揮晃動指揮棒的樣子頗為浮夸,便忍不住想笑。
但其實這是沒必要的,也是很幼稚的行為。
指揮的重要性在整個樂壇歷史上都是舉足輕重的。
有時候動作之所以浮夸,晃動的幅度過大,也是因為要讓后面的樂手能清楚的看到自己雙手的動作。
每一個指揮至少都要精通四五種樂器。
所以,指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指揮沒有發揮好,整個樂隊的整體節奏和配合都會被打亂,繼而出現聲音的不和諧。
當然,指揮也不是萬能的,他能輕松的聽出哪個樂器的哪個音是錯誤的,能告訴樂手如何演奏,但卻不能親自示范。
這是無法避免的,畢竟不是每一個導演都是合格的演員。
宋輝明也算是同行業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才能精準的把握住每一個樂手的特點和能力,在經過多次的排練過后,他明顯發現了問題所在。
整個樂隊之所以排練的時候表達出的效果不太好,不是因為音樂的演奏方法是錯誤的,也不是因為所有人沒有默契,或者是能力不行。
事實上,經過這么多次的排練,哪怕是異地演奏、跨國度演奏,整個交響樂隊的演出也不會出現明顯的失誤。
但整個團隊的精氣神明顯就出現了萎靡的狀態。
宋輝明在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后,就明白了問題之所在。
這是因為缺少了主心骨。
簡單來說,就是缺少了鄭謙。
經過過去一年來的時間過渡和打磨,鄭謙這個名字在整個軍藝院校的學子中都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力,每次鄭謙在迎接重大挑戰時,幾乎都是所向披靡和戰無不勝的狀態。
這讓鄭謙在許多學子心中簡直成了勝利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