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卡茲梅爾和華沙交響樂團,都開始情不自禁的用力鼓掌。
直到此刻,一首《田納西州》,才算是徹底的把軍藝交響樂團的音樂,演奏進了人們的心底。
所有軍藝交響樂團的學子們,此刻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他們彼此相視一笑。
接下來,開始了第四首、第五首樂曲的演奏。
一首《喀秋莎》,一首《呼吸與生命》,讓所有人陷入進了軍藝交響樂團編織的夢網之中。
《喀秋莎》讓人們想起了前蘇聯時期的場景,不少人都露出了恍然的笑容。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喀秋莎是誰!”
“那是一首歌的名字,一個姑娘的名字,一個武器的名字,一個民族的名字,一個時代的名字!”
“不過,我不喜歡這首樂曲!”
“很簡單,因為它有強烈的蘇維埃風格,正如我不喜歡《蘇維埃進行曲》一般!”
“我也不喜歡《喀秋莎》,相比較起來,《鋼鐵洪流進行曲》這種樂曲,雖然也有前蘇聯的曲風,但更能代表中國樂曲。”
“我在網上看到過關于這首樂曲的評價,聽說西方的一些反俄勢力一聽到這首《喀秋莎》,就害怕得如過街老鼠一般!”
“我討厭俄羅斯,但我不討厭這首《喀秋莎》!”
相比較反響平平的《喀秋莎》,第五首演奏的樂曲《BreathandLife》,也就是《呼吸與生命》,反而備受這些西方觀眾的喜愛。
“我聽得熱血沸騰!”
“這才是我們應該喜歡的樂曲啊!”
“那一氣呵成的美感,震撼而動人心魄的演奏,真是讓人欲罷不能!”
“這首樂曲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就聽過了,當時我在維亞納金色大廳,聽過他們在演奏這首樂曲,從此就愛上了它,一發不可收拾!”
“鄭先生才華橫溢!”
“或許只有天才才能寫出這樣的樂曲吧,我真的聽到頭皮發麻!”
“有人曾說鄭先生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了而音樂巨匠的水準,原來我不信,現在我信了……”
所有人都對《呼吸與生命》贊口不絕。
這下鄭謙等軍藝交響樂團的學子算是徹底明白了。
凡是帶有前蘇聯曲風的樂曲,幾乎都無法打動眼前的這些觀眾,只有像是《田納西州》、《呼吸與生命》這樣偏西方的樂曲,才能讓這些鬼佬們有一些心靈上的觸動。
那么,最后一首在西方世界響徹了兩百年之久的《命運交響曲》,會帶來怎樣的視聽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