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攝影指導和燈爺都是香港人,港圈電影向來是華國影視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他們一直游離在三大藝校體系之外,因此有著很鮮明的港圈風格。
在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刻,在整個東亞東南亞地區,居然以彈丸之地,抗衡了好萊塢這個龐然大物。后來香港電影逐漸沒落,香港電影人就大舉北上,同樣壓的三大藝校體系喘不過氣,占據了幾乎所有劇組的重要崗位。而內地電影人,要么當配角花瓶,要么給他們當小工。
所以說,港圈也曾經牛逼過!
順便說一句,當年只要是大制作影視劇,男主角幾乎清一色的港臺明星,內地只能撿到花瓶女主角這樣的角色,這就導致華國內地出現了陰盛陽衰,女明星是層出不窮。
像什么四大花旦,五小金花什么的,而那個陶.得意到臭屁.雪就是五小金花之一。
反而是男演員就出現了斷代,尤其是那些小生演員。拿不到資源,根本就沒法紅,更不用說什么明星了。
到最后,就出現了個很可笑的現象。內地男演員成為一線明星的,竟然大多數長的都對不起觀眾。但這些人全都是演技炸裂,尤其是以喜劇風見長。就類似孫剛這樣的,他們全都是依靠自己的演技實力,尋找小成本的喜劇片起家。毫不夸張的說,在世界范圍內,華國男明星的顏值水平肯定就是倒數第一!
(⊙?⊙)
然而觀眾的審美觀沒有問題啊?俊男靚女誰不喜歡呢?
于是就給了偶像行業一個機會。男團男偶像是大行其道,女團女偶像卻半紅不紅。有那么多的花旦小花,市場差不多已經飽和,就沒有欣賞美人的需求了。就是胡君君這樣的一線流量,她照樣是京影的畢業生,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偶像。
因此說,許多事都有著因果關系。榮枯機遇,蝴蝶翅膀就是那么的可怕!
而港圈的“抱團入侵”,毫無疑問會引起極大的惡感。再加上港圈天生有缺陷,正因為他們有著鮮明的風格,就只適合香港文化,對內地市場根本不了解。剛一開始,內地觀眾可能看個新鮮。可時間一長,肯定就不感興趣了。最后在風光了一陣后,就屢屢造成了票房慘敗。
既然出現了慘敗,被壓制許久的內地電影人肯定會大舉反彈。你們這群撲街也會有今天?我們內地終于可以揚眉吐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