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娛樂圈的愛恨情仇并不是本文的重點。換句話說,能夠做到被整個華國內地娛樂圈同仇敵愾,港圈已經足以自傲了。
然而話說回來,港圈畢竟培養了大批很優秀的電影人。尤其是在劇組的技術崗位,像是攝影、燈光、武指等等,依然在華國占據了半壁江山。
由于背井離鄉,港圈的電影人就有以下這些特點:一是比較抱團排外,二是比較計較金錢。其實這些特點真說不上是什么缺點,無非是人之常情。同鄉之情本沒有錯,想多賺錢更算不上是什么錯。
但由于曾經的經歷,這些人往往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對內地電影人的那種盛氣凌人,這就很讓人反感了。
……
不過在一開始,霍冬的語氣相當平淡,仿佛就像是在說一些很平常的話:“各位前輩,各位老師,新劇本的大綱基本已經完成,石頭哥曾經計算過,還需要新拍983個鏡頭,補拍141個。合計是1124個鏡頭。而在其中,文戲鏡頭是872個,武戲的鏡頭有252個。我們把這些鏡頭分為三類:一種是室內對話類型的簡單鏡頭,其中有628個;一種是稍微復雜一點的,比較考驗劇組配合和演員演技,這種有411個;最后就是拍攝很復雜的鏡頭,起碼需要劇組一個工作組工作半天以上,甚至達到一天時間的,這些就有85個。”
“而在這里,我就要說明。目前預定的拍攝期還剩下了45天。平均下來,每天需要完成的就有25個鏡頭。先把武戲的去除。馮導。”霍冬看向那位武戲執行導演,“我翻看過記錄,在之前的拍攝中,你每天平均能完成5.9個鏡頭,現在只需要完成5.6個,壓力應該減輕,您這里應該沒問題吧?”
那位馮導微微皺眉,他同樣是港圈武指出身的導演。按道理來說,不該拆同為港圈電影人的臺,但眼前這個小子居然拿出了數據?頂你的肺,誰會在拍戲的時候,吃飽了撐的去統計啊?你個撲街該去混數學系,腦子癡線去當編劇?
可是數據不會撒謊,總不能打自己的臉。這位馮導又一想,反正這件事并不是自己挑頭,袖手旁觀也沒什么,于是就笑了幾聲:“呵呵,我這里莫問題的啦!”
見馮導答應下來,霍冬微微一笑:“剩下的就是文戲。按道理來講,文戲比武戲簡單,所花費的時間,基本上是1:1.5的比例。也就是說,有兩個工作組,一天差不多能完成18個鏡頭,加起來就是24個。而我們現在只需要完成25個鏡頭,僅僅就是多了那么一個,為什么就不行呢?抓緊一丁點就能趕上進度。所以石頭哥和我們根本不是為難大家。我們做出的就是切合實際的考慮。”
既然已經決定開懟,霍冬索性就掀翻桌子。你們還做夢想要加錢?省省吧!甚至可以不加入手,就你們這些渣渣,給我太子哥老老實實的干活!
而在拍攝中,武戲是很難偷懶的。總不見得演員吊鋼絲吊在半空,你們安安穩穩的去喝一口下午茶?反而是文戲,轉場的時候慢上那么幾拍,就能多出不少空閑時間。
然而一聽這話,那攝影指導和燈爺就急了。攝影指導還能夠沉得住氣,燈爺就首先跳出來辯駁:“小兄弟,你剛才說的比例有什么依據?是邊個師父教你的?我干了這么多年,還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我讀書少,你莫要騙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