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清醒的時候。
趙佶在敘說往事的那一刻,是真正清醒的。
沈約聞之訝異。
對他而言,一切聽起來如同靈異事件一般,多是傳聞,卻難目睹。
可如今親歷之人言之灼灼,讓沈約不由得琢磨其中的關系。
趙佶為什么著重提及此事
當年的趙佶雖有天分,卻沒有見過高科技,但經歷永劫城一事后,趙佶的認知有了提升,他是否認為當初關羽的出現,或和冥王投影仿佛
換句話說,趙佶意識到張繼先有的不是神通,而是和沈約、冥王類似的人物。
趙佶雖然始終沒有看他沈約,可回憶這些事情,是為他沈約線索
張繼先為何要喚關羽出來
那時候的張繼先,覺醒了曾經的記憶,又因誤傷僵尸,心界大改,不像是刻意炫耀,但有意為之又是為了什么
“多年一夢,當年卻真。”
張繼先重復趙佶的言語,露出一絲微笑,“恭喜圣上。終有所悟,亦有作為。”
趙佶神色卻有凝重,“想當年朕問道長修丹之術,道長對之此乃野人之事,非人主所宜嗜,道長曾勸告朕清靜無為,同夫堯舜足矣。”
張繼先微微點頭。
趙佶反問道,“那道長今日如何會以有為對之”
沈約聽著趙佶敘說,終究將張繼先和趙佶之間的糾葛整理明白了。
張繼先五歲喚醒記憶,十一歲就見到了趙佶,那時候的張繼先已知道趙佶的命運,這才用委婉的話語想要幫趙佶一把。
神之所寓,靈自從之。
蓬萊水淺
這是張繼先能做到的極限,他終究不屬于這個年代,他也不想插手這個年代的事物。
一個人如果能有道家所言的神、靈現體,這人有沒有靈異說不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人會是個清醒、明辨是非的人。
大廈將傾
張繼先雖知歷史,還是希望趙佶能將天賦用于正途,他不是要挽救趙佶,更因惋惜蒼生浩劫。
你若有能力,如何會忍心看蒼生陷于劫難之中。
而張繼先勸趙佶不要執迷丹藥,清靜無為,其實用意更好解釋自古術士煉制的太多丹藥其實都和毒藥仿佛,功用只為提升男人的某種能力,可那能力使用過度,定會反噬。趙佶不沉迷丹藥、清靜無為,百姓也能少受點苦。
自古以來,百姓的苦難多是源自統治者的折騰。
趙佶一個花石綱就害死百姓難數,張繼先這般勸解,實在也是用心良苦。可眼下趙佶既然醒悟,張繼先就覺得撥亂反正很有必要。
讓一些真正的能臣來治世,那是明君要做的事情。
沈約對張繼先所言一聽就明,甚至不聽,也多少明白張繼先的用意,實則是大道殊途同歸。
趙佶卻顯然還是有些不解,他對沈約很信任,這種信任源自沈約在上京、沙漠對他的行為
可回憶張繼先的往事,趙佶卻開始懷疑張繼先和冥王是否有關
這就是趙佶諸多試探的緣故。
面對趙佶的質疑,張繼先只是笑笑,“無為并非不為,而是大為。此一時,彼一時罷了。”
趙佶琢磨片刻,“朕還有一事想問道長。”
張繼先微瞇雙眼,“圣上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