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一旁糾正道,“他們信奉的是明教。”
他內心對林靈素有些不滿,因為在他看來,林靈素的舉動和那些招搖撞騙的人很是吻合先以未知禍事亂人意,然后趁機利用被蠱惑之人得到某些好處。
就因為這樣,讓他不由對林靈素所言挑刺。
他韓世忠征討方臘,自然知道方臘他們信奉的是明教。
林靈素微有哂然,“他們明教的前身就是摩尼教你見識不多,不懂這些門道。”
韓世忠見林靈素極為自信的樣子,微有尷尬。
“但沈公子當然知道摩尼教”林靈素若有期待道。在他眼中,沈約就是神,若非如此,他怎會對沈約這般恭敬。
沈約沒被難住,沉吟道“摩尼教是源自西方,唐時傳至中原,教中人以火為尊,有拜火的舉動,又稱拜火教,到宋時嗯,到如今,恐怕是類似的信仰吧。”
因為知曉這些,他才覺得韓世忠、林靈素說的很真實,也覺得方臘是真信摩尼教。
有些人是利用信仰完成私欲,但有些人雖然癡迷信仰,內心卻是真信,信到死亡那一刻。
方臘窮途末路,還和一幫人在拜火,那自然是希望那儀式給他們帶來最后的轉機。
林靈素點頭道,“沈公子就是不凡,開口道出方臘所信明教的因緣。不錯,明教中人拜火,因為他們的教義歸為八字清凈、光明、大力、智慧。”
沈約聽聞,暗想這些教義和佛教很是類似,這般信奉也沒有任何問題。
有問題的是他們信奉的目標是正確的,可達成的方式卻是南轅北轍的。
你追求善,當然不能用惡行來達到,不然如何歸一
略有沉吟,沈約緩緩道,“這和摩尼教兩宗三際論其實有些相似,看來明教是傳承自摩尼教并非虛言。”
林靈素反倒有些不解,“何為兩宗三際”
沈約解釋道,“兩宗是說世界本源分明暗,三際說的是初、中、后三際,其實就是說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他見林靈素漸有頓悟,就多和林靈素說了兩句,這和佛陀的精神不謀而合。
佛陀說法,很少說我要開壇講座了,基本都是隨行隨講,金剛經中“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后世大張旗鼓渲染開壇做法,流于形式,和買櫝還珠般,反倒讓人忘記真諦。
林靈素聞言,目光著實閃亮,“原來如此”
沈約反倒不明,“道長悟到什么”
“方臘對我說的并非謊言。”
林靈素略有激動道,“當年他為了挽留我,說了一件明教秘事,他說明教是從摩尼教傳來的,可摩尼教的前身,又是源自中原。”
沈約微有詫異。
明教的前身是摩尼教,但摩尼教又是從中原得到教義對于后者,他倒不知情。
“當初我不知道什么兩宗三際,對此和沈公子一般驚詫,只以為方臘為立教尊,刻意這么說,沈公子也知道這些門道。”林靈素感覺沈約什么都懂。
沈約的確知曉這些,真正的自信,是源自內心的強大,對世事了了分明。可內心強大的其實沒有太多人,更多人是希望踩在別人的肩膀變得高大。
中原道教的確很好,可某些人不解道教真諦,看佛教興盛,就希望踩低佛教顯耀自身是以老子西去化身為釋迦摩尼的傳說也就應運而生。
這傳說對釋迦沒什么影響,卻顯出那些傳說之人的可憐和不自信。
“如今想來,方臘所言并非捕風捉影。”
林靈素不知沈約片刻想到許多,盯著沈約道“兩宗和道家陰陽仿佛,三際一說,佛經亦有金剛經有言,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這和摩尼教三際說中、有關世界變化的研究很是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