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的意思是――他認為岳飛是趙佶的私生子
沈約微揚眉頭。
對于趙佶禪讓一事,倒也出乎他的意料,能做到這點的人,若非被迫,那著實有著非一般的清醒。
華夏自堯舜以來,禪讓就成為稀有之物。
數千年來,華夏的確有幾個禪讓的君王,可那毫不例外的都是被脅迫退位,美其名曰的“禪讓”不過是保自身性命。
在知道宗澤出任宗正少卿,主管皇室族譜的時候,沈約內心其實就想到一個問題――岳飛和趙佶是否有血緣關系
聽起來很滑稽,但趙佶后宮著實三千,子女難數,趙佶的后人有多少,恐怕趙佶自己都不太肯定。
趙佶和岳母有關系
不然趙佶何必讓個管族譜的宗澤去找岳飛
趙佶眼下清醒的很
從趙佶的動作,沈約的確感受到趙佶對岳飛不一樣的感情,但沈約并沒有定論,因為他更知道一點,在靖難之難后十年,天底下惦記著趙佶、一心要救趙佶于水火,而且付諸行動的只有岳飛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曾經的一首滿江紅膾炙人口,在南宋時期,趙構手下的中興四將、哪怕韓世忠都是選擇維護趙構、盡量不提及趙佶等人的時候,唯獨岳飛的一句“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很是另類。
這句話對趙構而言是很不中聽的。
“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都有迎回二圣,再立宋朝規矩的意義,這讓已經當上皇帝的趙構情何以堪
迎回二帝,置趙構何地
可岳飛似乎不介意。
他對迎回宋徽宗趙佶,似乎有著不一樣的執著。
只是因為忠,還是因為
沈約不能肯定趙佶和岳飛的真正關系,但他觀察岳飛的神情,卻知道岳飛絕不認為自己是趙氏血脈。
可岳飛沒有說話,這種事情,本沒有他說話的余地。
方臘神色詫異,看了看趙桓,又看向岳飛和趙佶,半晌才開口道“趙桓所言”
他哪怕再是沖和,可對如今的事情終究有好奇之意,可正是因為他的修為,才讓他沒有問下去。
“這個似乎并不重要。”
趙佶對兒子趙桓的指責沒有承認,可也沒有否認,“若對天下人有利,雖千萬人吾往矣。方教主自認拯救眾生于水火,如何要在意那些流言蜚語”
方臘終于道,“我或許不在乎,可我想旁人是在乎的。”
“這就是我為何要和方教主商議的原因。”
趙佶緩聲道,“我一直希望沈先生為輔佐新帝岳鵬舉之人。”
他一言幾乎做了結論,不顧旁人驚駭的表情,隨即嘆息道,“可沈先生多次明里、暗中示意,讓我知道,沈先生終究不是此間中人。他能留下來教導我,我已感激不盡,又如何更有非分之想”
看向沈約,趙佶隨即道“我本來準備用三個月的時間來完成此事。可變化之快,讓我知道這不過是癡心妄想。”
沈約微震。
旁人感覺趙佶是時不我待的樣子,可他沈約卻聽出來,趙佶居然記得空間還原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