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信佛,實則在貪嗔癡諸毒中轉圈,名為信佛、實則謗佛,一輩子癡迷邪路,更增自身癡迷,反墜入更悲慘的境界。
因此沉約才說信覺悟。
佛本覺悟、正覺之意。
他明此理、堅定不移,可他知道在場太多人都是癡迷的,是以才用“覺悟”兩字。
緩望眾人,沉約真誠道,“我信將所有心思放在明面,固然不能讓所有人覺悟,可只要有一兩人覺悟,那就是個改變。”
露出微笑,沉約看向趙佶,“你趙佶覺悟了,天下百姓幸事。方臘覺悟了,黎民蒼生的幸事,邵青云覺悟了,她自身的幸事”
趙佶用力點頭,眼中有淚。
“佛雖說世間盡空,但覺悟之人卻知空中妙有。”
沉約的聲音輕、卻如沉雷般響在眾人耳邊,“不然三祖僧粲也不會在信心銘中有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之言。”
看向夜星沉,沉約誠懇道,“說空逐空,終如泡影”
夜星沉聲音沉冷,“我贊同你說的勿住空忍,但不同意什么莫逐有緣。”
二人是在論禪。
水輕夢蹙起眉頭,思索其中的玄機。她精通道法,可對佛說同樣不排斥,知道“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之意。
三祖僧粲說的是修煉法門真正的修行是看緣起緣盡不要攀援,緣起是定數,一定會發生的,你一味的覺得這個緣分會地久天長、海枯石爛,那就是落入五蘊的擺布不能解脫,因此那些許愿一生一世的男女都是癡的,他們不懂這世上沒有永遠保鮮的道理。同樣,有人會因此決定斬斷一切因緣,空中取道,但同樣是錯誤的,緣起緣落心不攀方是證道,絕情寡欲的逐空同樣是一種癡迷。你以為斬斷了一切,但這些烙痕終究會刻在你心頭,這種“空忍”同樣不可取。
沉約以佛法和夜星沉交談,夜星沉同樣精通佛法,可他因天人合一知道空中妙用,是以對“勿住空忍”很是贊同,但夜星沉放不下婉兒,以為沉約要勸他放下,是以搶先說出不同意莫逐有緣之語。
女修同樣明了,澹漠道,“沉約,你對牛彈琴,難以做到一種平懷,泯然自盡了。”
她說的同樣是信心銘的言語,正是“莫逐有緣,勿住空忍”后兩句。
僧粲這四句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你修行的時候,心念不要逐緣,同時不要一味觀空,需將緣、空兩種念頭放下,才會進入證道之途。
其實佛經、道教反復說的都是類似的道理,不過如今世人連放下手機片刻都難,若說放下紛沓即至的念頭,談何容易
沉約自然明白女修的意思,“牛不飲水、何必強求按頭,但存正念已是正途。”
夜星沉長吁一口氣,內心對沉約反有感謝。沉約不強讓他放下雖在他夜星沉的意料中,但從沉約口中親自說出,還是讓他感受到沉約的善意。
善意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行動的表現。
“覺悟的不多,但總比沒有要好。”
沉約平和道,“覺悟了,就不會再給這場亂局平添風浪。”
水輕夢心中微喜。
眾人多不解沉約真意,可她水輕夢惠心蘭質,明白沉約的解決之道大伙都被女修牽動,不由自主,風浪只有愈演愈烈,沉約平復了關鍵的風浪,女修漸漸變成了孤家寡人,再想翻云覆雨絕非容易的事情。
女修顯然也想到這點,神色轉為凝重。
沉約再道,“末世人已經可以捕捉到的靈明點,對于你女修而言,自然不是難事。”
微有無奈,沉約輕聲道,“因此在夜浮生聽你所命時,你已將婉兒的靈明點掌控在手。”
夜星沉咬牙,夜浮生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