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約提醒道“過程就如花開花落,落紅入泥,泥護花開。”
a完顏婁室感慨道,“聽沉先生一說,人生似乎全無意義”
“并非如此。”
沉約搖頭道,“你認識了人生不過是段過程,你就會減少對這段過程的貪執,從而尋找更有意義的人生。這就和修行般,去除五蘊遮掩絕不意味著讓你厭世,而是讓你不再受到五蘊的擺布,看得更清楚,才能更好的進行你的人生。”
天涯贊道,“若是世人都能理解你的說法,那這個世界無疑會好轉許多。可惜的是這般簡單的道理,他們卻始終不能聽懂。”
沉約沉吟片刻,“蕭布衣明白生命不過是個過程,那他就不會執著的想要留存什么。”
執著是因為認不清,當你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看得清楚明白,你如何還會對其執著
“正是如此。”
天涯感慨道,“孫思邈認為蕭布衣是個極為清醒、不執的帝王,這才將自己的想法說給蕭布衣聽。孫思邈認為無論任何制度,最關鍵的不是形式,而是首腦的清明”
沉約贊道,“的確如此。”
他對孫思邈的見解由衷贊同,一個人頭腦不清,自然陷入五蘊泥塵,不能掙脫,同理可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都要有個清醒的大腦來調度運作。
在沉約那個時代,西方的人人民主更像個笑話,這世上絕不是三個臭皮匠就可以頂個諸葛亮,而是太多臭皮匠,只能將世界推入混亂的深淵。
你如何能希望諸多分裂的人,奇跡般有個一統的看法
而以某某的名義更像是嘩眾取寵,混亂的世人,會有什么名義他們自己都不清楚。
老子對此早有清楚的論述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常人一聽此語,就將老子打入愚民的行列,認為老子是丑陋的代表。
事實真的如此
大謬不然
老子強調是圣人之治
圣人之治中,真正的大腦自然是圣人。治理中所有人前行的途徑,是由圣人來策劃。
這種管理,不比亂糟糟的各種意見要明智百倍
虛心實腹是強壯其體魄,弱志強骨并非弱智,而是凝聚其精神。
佛渡有緣人,可有緣之人有智力區別,有六祖聽金剛經中的一句就幡然醒悟,自證自修終成大道,也有人一輩子誦讀金剛經卻是更增癡行。
對于實在不聰明的人,釋迦如何處理釋迦不是讓其“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是讓其維系一念。
一念可是咒語、可是善心,可是清明
只有等這人通過此行削除雜念后,精氣神才會增長,方有領悟的可能。不然你一天有千萬個念頭,就足夠拖垮你的意志身軀。
神經病從來不是想的少,而是想的太多
老子的方法同樣如此。
你如果太笨,那就照著圣人的引領做好了。虛心為無知,弱志為無欲,等你無知無欲后精氣神大漲,才有領悟、驗證、甚至超越圣人之行的可能。
可惜老子提及的“智者”,卻以為得窺天機,以不清楚、滿是的頭腦,愚民縱欲來蠱惑世人,那早就離圣人之治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