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道自己怎么來的,哪怕再有記憶的人,其實都是感覺自己突然開啟了一段生命之旅。雖然在旁人眼中,似乎看到了這段生命的起始,可偏偏生命本身,對于自身的很是茫然。
夢不同樣如此
在夢中,你倏然進入,不知為何置身其中。
夢、醒看起來都知道終結。
但夢的終結何在你覺得夢結束了,那你若重復的做一個夢,那是否意味著夢并沒有盡頭醒如何知道終結你知道自己會死,可一死真的可以百了還是我們不過是生生死死中如夢兜轉,不知起始、亦不知道終結
為何不知始終那本是因為你在一個過程中罷了。
沉約言簡意賅,以李玄霸之聰明,自然對其解讀極為繁瑣。
有智慧的人會讓自己想的少但分明,但聰明的人通常會想的極多
“不錯。”
李玄霸似終有驚醒,“我為何會來到這里我為何會來到這里”他用力的敲敲腦袋,很是痛苦、困惑的模樣。
沉約提醒道,“你在來這里之前,最確定的事情是什么”
他知道李玄霸和裴茗翠都是處于一種迷中。
何為迷,對應就是不清醒
但裴茗翠的迷和李玄霸的迷卻有很大的區別,裴茗翠入無想有情天,因曾經思想之種執著一念,反復重復拯救李玄霸的活動中。李玄霸卻因臨終悔念,希望永遠和裴茗翠一起。
李玄霸喃喃道,“我記得我死在茗翠的懷中。我知道自己要死了,恨自己為何不選擇另外的一條道路。”
沉約沉默。
事實上,大多人在臨終前,都會有這種想法。如果當初如何如何
可在當初的時候,這些人從來只是執于眼前之念,連半點審視自己的念頭都不會有,既然如此,更不會改。
佛說的十二因緣中,世人最有體會的過程應是愛、取、有三個過程。
喜愛、獲取、擁有
每當喜愛上一個人、一件事,在身體本能的驅動下,就會全力的追逐,直到所謂的擁有,這才會中止這個活動。
對很多人而言,這是極為正常,甚至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如果這件事真的正常、天經地義,你獲取后,為什么很快的就會放手
曾經的白月光,如何會變成了砒霜
在當代一站地鐵途中可擁有六段愛情,幾分鐘可以瀏覽眾多視頻的時候,所有人都擁有了,可為什么所有人還是那么空虛的感覺什么都沒有
原因在于,你只是被世俗規則、生理本能、各種各樣的標簽、約定俗成牽引著行動,而從來都沒有遵從心的選擇。
修行是從心而行,產生真正自主的意識。
沉約知道李玄霸很強,他知道李玄霸甚至可在隋末那個年代,名列前茅,可很顯然,李玄霸仍是被牽著走
哪怕李玄霸認為自己是走了一條自己選擇的道路,但歸根結底,他不過是權利迷惑、功名所誘
李玄霸敘說過程的時候,顯然是惶惑的,他住口沒有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