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投緣,很多事情卻看機緣。
投緣可能是臭味相投,但推動一件事真正的進展,卻需要真正的高尚作為機緣。
世俗多事,可不過循環反復,讓世人益發的隔閡、陌生、或憤世嫉俗、或貪得無厭。
無法讓世人認知、眼界、境界提高的事情,自然不能稱為讓人類進步的事情。
人類的進步當然不是挑撥離間橫行,爾虞我詐層出不窮,當所謂成功學此起彼伏時,那不成功的世人呢難道就該死嗎
有人百里挑一,有人萬中無一,說圣人要幾百年出一個,可像沉約這樣能聯系到那個聲音的人,的確億萬中難有一個。
修行重歸一,因此對于轉瞬即逝的東西,能舍就舍。
現代很流行的斷舍離,其實就是修行理論觀的一種轉化。如今的斷舍離更求的是斷物質需求,進而期冀心靈的凈化。
但就和四十二章經所言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
心凈化,本要從心行,外正行固有幫助,可因外行獲益而沾沾自喜,矜夸人前,一顆心終究無法凈化。
奢侈不足取,裝作的精簡,同樣是隱患,只有真明“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的道理,方入心無所住的門檻,才有明心見性的可能。
沉約知道李巨人、都子俊、女修這些人或許知道這些道理,可他們不明,對此甚至嗤之以鼻。石田秀子呢,她可能亦知,但她困于身心,能明不能達。
要證悟,不但需要大智大勇,還需要一個不差的身體。
身若百病生,心怎明光行
“我可以做些什么”沉約主動道。
那個聲音帶著欣慰道,“你處于一個極為奇特的空間,類似在創世鏡最外的那層空間內,此空間合一而流動。身處這種境界的你,可以隨意到達創世鏡諸多世界的任何地點”
沉約微有好奇,但好奇心隨即止住,因為他發現自己微有動念時,周遭的一切就如閃電般的開始劃過,而他若不凝心,周遭就會有引力嘗試將他吸入。
這和大雪山秘法中的入迷很像。
修行者可保持輪回中一念清醒,但在進入人體的剎那,卻有極大的可能因為人體的屬性,被帶入一種癡迷的境界。
“這需要你真正的清醒,局外的投入。”那個聲音又道。
沉約“嗯”了聲,在明界的時候,他側寫之能讓那些特警嘆為觀止,就是他清醒的融入。
既然融入,如何清醒實則就和人在紅塵,心在凈土般。
“你的這種空間,是經過我們太多人的努力才造就。”那個聲音感慨道。
沉約清醒道,“這是一條回歸你們之中的道路是你們實驗人員在迷失中、重新摸索,制造出一條和你們產生連接的道路”
他又想到無極宗的那個神農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