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講求天人合一,后人更多的理解是人隨天而行。可在蕭楠看來,琴絲卻是反向而行
琴絲說的是兩個世界若不玉石俱焚,就必須融合。若要融合,先要融心。
琴絲的意思更像是由人的意志來改變天,也就是改變空間的危機窘迫。是以蕭楠才問出心融如何空融之語。
蕭楠的意思是我哪怕真心和你們同行,我們的世界呢如何和你們的空間融合
琴絲露出微笑,「豈不聞天性,人也。人心,機也。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蕭楠皺眉道,「這是黃帝陰符經中的幾句話。」
他的世界是從當下世界復制而來,因此歷史完全一致,因為蕭布衣的緣故,他又知道了當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不過在蕭楠看來,當下的世界和他的認知已有了極大的不符他父親蕭布衣當年認為,自身穿到了一個平行世界,后來經孫思邈解釋,再加上琴絲的形象描述,蕭楠才知道兩個世界更像母子關系。
當年蕭布衣改變世界,就有極大的擔憂,如今琴絲明顯對本源世界有了改變,會有什么結局產生,蕭楠無法想象。
沉約腦海中卻是靈光一閃,對于黃帝、蚩尤那些人,他素來是帶著審視態度的。
黃帝那些人無疑是個跨時代的人物。
哪怕到了沉約的那個年代,黃帝他們傳下的內經、陰符經,看起來比佛經還要難解。
佛經其實不難解讀要讀懂佛經,靠的不是盲信,而是清醒,因為哪怕法海無邊,佛經繁雜,但中心都以般若第一。
何為般若
般若就是智慧。
得其環中、可應無窮
佛經教的是如何讓你清醒的發出智慧,然后自主的尋出一條道路。其余三毒、五蘊、六根六塵,十二因緣,中觀論,均是圍繞明心見性這個核心觀點展開。
一理通智慧,萬法合自然。
黃帝他們傳下來的經文卻比佛經難懂許多,道家的始祖不是老莊,而是黃帝
要明內經,就需內觀,想明陰符經,要合自然
在以往,沉約一直認為黃帝他們更像高級人類的存在,他們降臨這個世界,更像是墜落而不是降落。
如今的沉約和那些神農交談過,自然知道,黃帝、蚩尤那些人更像是創世鏡的實驗人員。
進入創世鏡,雖有看似完美的肉身,但那些實驗人員還是逐漸迷離,忘卻了自己進入創世鏡的目的。
因此那些實驗人員變成了黃帝、蚩尤,神農還有天女一幫人等。
每個實驗人員選擇的肉身是有不同屬性的。
神農、天女更像輔助人員,因此他們終究從迷失中抽身而出,漸漸清醒的面對這個世界,甚至發現問題所在,造出創世鏡中都沒有的天涯,而神農發現了回歸道路,卻不知道創世鏡外的危機,帶著一批人回歸神農的行列,可因為勉力維系一緯、四維間要崩潰的創世鏡,始終無法回轉。
因為是創世鏡的實驗人員,尹始的時候,他們自然能使用創世鏡的功能,月亮門、眾妙之門、流年、紋鏡都是創世鏡的工具。
不過天女、黃帝他們迷失后,漸漸忘記了自己是實驗員的事實,對創世鏡的運用,顯然生疏起來。仗著殘存的意識,黃帝他們創造三香,卻無不有創世鏡功能的影子。
神農歸隊,那黃帝、蚩尤去了哪里
無人知曉,恐怕在四維空間的神農們也不知道,但再聽琴絲提及陰符經,沉約腦海中光亮閃爍很顯然,黃帝他們似乎找到了合并空間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