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略有驚奇道,“什么當初的情況”他有預期,但很難想象暗界的科技會實現這個重演。葉宣兒緩緩道,“這件事說起來太過驚世駭俗,我不知道你們能否接受。”蓸
夜星沉淡淡道,“更驚世駭俗的事情,我都見過。”他四世為人,自信已見過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葉宣兒立即道“那你見過有人記得自己出生時的情形嗎”
夜星沉怔住。
張繼先卻是霍然睜眼,只說了四個字,“生而知之”
沈約沉吟道“你的意思是經過暗界科技的幫手,李雅薇夢見了賽月出生時期的事情”
這聽起來簡直難以想象。
世人都很難記得三歲前的事情,更不要說記得出生的事情,現代科學一定認為這是荒謬的。蓸
沈約卻知道這絕非玄幻,而是真正存在的現實。
華夏古代神話演義中,有哪吒借蓮花而生一事,世人都將其當作神話來看,而在修行密宗中,卻知道靈明點可在不同的生命體中進行切換。傳說中,蓮花生大師本來就是不經人體,由蓮花轉生而來。
道家的奪舍亦是這種觀點的明證。
真正清醒的意志會選擇進入一維永恒,有修行者感覺對六道了解不夠透徹的選擇清醒重生法延續紅塵修行的狀態。
真正密宗的修行者早可借助這種修法來實現永生,但真正的修行者卻不追求永生,而追尋永恒。
永生和永恒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永生還在執迷生死,永恒卻是早無生死概念。蓸
不然心經何以說照見五蘊皆空后,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此言是說照見五蘊皆空,得其圓滿永恒中,十二因緣不復存在。
為何不存在
沒有因,如何有緣
因緣為作,作為行跡,色受想行識為五蘊,五蘊皆空,行自然為空,行空作空因緣亦空。
天涯再將沈約所想顯于人前,張繼先見狀緩緩點頭,“貧道因緣未解,是以癡迷仍在,怪不得五歲方能清醒。”
沈約知道張繼先在說什么,當初和張繼先初見,張繼先曾和沈約提及段往事他因誤傷人命,轉生來化解因緣,五歲的時候都沒有開口說一句話,由于被因緣化作的無明所困,雖知自己有任務來此一趟,卻一直苦苦思索是何任務,直到一日聞雞鳴這才幡然醒悟記得前塵往事,因此做詩一首靈鸚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蓸
人老了會有經驗,卻不是越老越清醒的,反倒是越老糊涂的可能越大。真正有希望的是年輕人,甚至是孩童,可惜這些人的清醒很快被世俗污濁打壓。張繼先五歲就醒,這是難得的修為。
可張繼先還知道自己修為有差,如蓮花生大師般,因已去除無明,是以可以不經無明之體轉生世間,那才是真正的頂峰。
當然其次就是雖經無明體,可在出生的過程中,仍不被無明所染,是以記得自己的一切經歷。
張繼先管這種人叫做生而知之。
生而知之并非玄幻,事實上,孔子就曾說過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