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說的是若沒有質變,量變有增有減,一味打坐卻缺乏智慧的思考,終究還是會陷入昏沉癡迷之中。
可那時的賽月是清醒,清醒的甚至可以記住她生時的情況
沉約想到這里的時候想到了一個關鍵這絕非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這時候的清醒本來是最難保持的
賽月之前是什么人物她如何能保持這般清醒
沉約暗自奇怪。
奇怪的是,天涯這一次,并沒有將沉約的思想轉現。
葉宣兒繼續道,“我們都知道,人的記憶是極為奇怪的事情,事實上,根據現代科學的理論,一人在看到事物的第一眼,就已經事物的表征全部記入腦海,只是有的人可以完全的描述原樣,有些人還原的支離破碎,有些人根本轉瞬就忘。”
暖玉一旁終道,“根據現代科學,這是長期記憶和短時記憶的區別。”
“但我們都知道,現代科學沒有那么科學的。”
葉宣兒直言不諱道,“到現在,現代科學的確可以將人體拆解的支離破碎,可不要說對人體精氣神的運作一無所知,甚至對人體內部精微的操作都是茫然不知。人類對于自身身體的了解,就像一個原始人拿到一個筆記本電腦般,只會開機關機,偶爾的發現一些應用程序的功能,但對電腦的系統架構、內存空間,cu等精微的運作全然無知。”
沉約不能不說葉宣兒的比喻極為貼切。
對人體自認為極為了解的現代人,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控制,癡癡呆呆的進入別人預設的引誘中,怎么能說對自己有所了解呢
葉宣兒再道,“記憶是極為復雜的意識維系過程,而世人對自身的意識,同樣處于茫然的狀態。”
沉約再度點頭。
數千年來的人類史,其實對人類的意識有過太多的研究,可很多時候,并非你研究的多,你就了解的多。
西方的哲學陷入虛無主義,越研究讓自己就越絕望,而西方研究到自殺的哲學家,絕不是少數。
這是研究明白了
這就和信佛遁入佛門,不理世間事一般的境況。
你不懂因緣果報,不能了解世事變化,何談覺悟
虛無、執空并非真知,而是妄想。
釋迦明言,世人皆有佛性,只因妄想而不能證得。
世人對自身意識的運行可說的一無所知,記憶又是意識維系的載體,由此可知,世人對記憶的了解也是膚淺的可憐。
“世人只當記憶是個容器。”
葉宣兒一針見血道,“他們能做的一件事就是試圖擴大這個容器裝載更多的東西,但就像一個房間不夠裝東西,世人再用更多的房間裝載般,最終東西廢棄,房屋同樣廢棄。”
始終少出聲的琴絲突然說了句,“因此,在你看來,記憶的關鍵是什么”
葉宣兒對這個問題顯然早有研究,“記憶關鍵不在多,而在于整理產生質變。沒有質變的記憶,屬于無效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