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微笑道,“巧云何出此言”
趙巧云緩緩道,“因為有人教了巧云一個分辨好人壞人的方法。”
沈約略有好奇,“什么方法”
“觀人看七正,七正存,此人可信。”趙巧云盯著沈約的雙眼。
沈約微有詫異,“哪七正”
“頂正,頜正,脊正,肩正和足正。”
趙巧云解釋道,“此五正為外正,還有心正和意正這兩正為內正,外正醒內正,內正表外正。”
沈約點點頭,“很有道理。”
趙巧云說的有點玄乎,可沈約精通佛道,知道這是一個不錯的法門,和現代的肢體語言辨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代的觀人術,有相面、相手、摸骨、術數之流,但在沈約看來,這些方法因為被五蘊滲透,多少有點故弄玄虛。可趙巧云所言的觀人術不但簡單,而且有效。
一個人能時刻保持七正,這人想不好都難。
釋家有七支坐的說法,和趙巧云的七正論大同小異,都是保持身形的中正來維持意念的中正。
時刻保持意念中正的人,如何會行邪惡之事
心正、意正之人,自然不會傷害他人。
方法簡單,有效,卻少有人做到。
“是哪個高明的道人,教你這個方法”沈約問道。他知道教巧云這種方法的多是道人。
佛修心,道修骨。
雖然不是絕對的說法,但心、骨兩事的確可以分辨修佛道兩者的大概方向。
七正更像黃庭經理論的一個拓展。
中、正、直
果然,趙巧云答道,“神霄派的王文卿道長。”
沈約沉默下來。
他見過神霄派的林靈素,卻不認為那是個有修為的人。
見識絕不等同于修為
林靈素有見識,但他不修身,是以苦苦掙扎在執念之間。
換句話說,林靈素知道對錯,可無力樹正除錯,這也是大多世人的通病。
可教出趙巧云這般認知,而且讓趙巧云能夠應用的王文卿,只怕還是很有修行的。
見沈約沉默不語,趙巧云不知道他在將線索迅疾的分析推演、務求將所有的線索盡快的歸納成型,微笑道,“沈公子在和皇后交談的功夫,巧云暗中觀察,發現沈公子無論站立還是坐下,均保持外五正無偏。”
輕嘆一口氣,趙巧云又道,“當年王文卿道長教巧云此術時,巧云忍不住多嘴問了句,這世上除了王道長外,真有七正之人嗎”
沈約立即意識到,王文卿自身七正俱全。
“王道長當初對巧云道,宮中看起來是富貴人間,實則卻因富貴緣故,難以進行精氣神的歷練。”
趙巧云盯著沈約,“道長言及,這世上能人異士難數,真正有內修的人,寡欲清心,反倒不會炫耀。七正中,能有數正之人,已是人中翹楚,若是七正俱全的人,道長讓巧云莫要錯過。”
微微一笑,略帶羞澀,趙巧云輕聲道,“這也是巧云毛遂自薦的緣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