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很快就到了張家門口。
于茗是被大武叫醒的,是的,雖然路不遠,但是她睡著了,實在是太累了。
于茗有些迷瞪的睜開眼,看看木柵欄的門她才回神,到家了。
木柵欄的圍墻,土地的院子,院子里有兩棵果樹,都是李子樹,李子樹下圈了一塊,那是雞圈,是她婆婆養的雞。
另外一邊種的各種菜,茄子,土豆,辣椒,黃瓜,還有豆角,別看院子不大,但這些菜夠自己家吃絕對沒問題。
另外還有三行苞米。
苞米她們已經烀著吃了好兩次了,他們家的苞米挺甜的。
到這了這季節,他們去采蘑菇,回來的時候,老公公在家里把苞米烀好了,再烀點茄子,土豆,地瓜,倭瓜,炸點醬,等回來再薅顆白菜,放點肥肉做新鮮的蘑菇湯喝,那叫一個好吃。
其實張家并不是這個屯子里的本土人,他們是市里的,她的公婆五十多的時候就在這邊買了個房子,沒事會過來住兩天,主要是張昌喜歡釣魚,這邊有釣魚的地方,劉鳳英沒事也可以采菜。
時間長了,和屯子里的人也就都認識了。
等張昌去年退休,劉鳳英也退休兩年了,他們夏天就住在這邊了,種點小菜,養養雞,沒事張昌釣魚,劉鳳英就跟著屯子里的人去采菜。
婆婆丁,明葉菜,刺老芽,刺五加,蕨菜,廣東菜,各種各樣的野菜,山上多的是,都不用買菜吃。
劉鳳英采了菜也不賣,自己家吃,給市里的親戚朋友送點,也是意思。
等秋天,蘑菇,榛子,松子,山核桃,那也不少,他們自己家吃不完,也都送人。
劉鳳英采菜就是個興趣,有了收獲,有滿足感,要不退休沒事做,人會急,心態也會不平衡。
原來劉鳳英的脾氣和現在不太一樣,就是來屯子跟著這邊的人學的,嘴也厲害了很多。
而青杏和大武結婚三年多了,她也經常跟著來山里,也經常跟著上山,也覺得是樂趣。
大武沒上過山,張昌去過一次,沒啥興趣,也就不去了,劉鳳英基本都是跟著屯子里的人上山,青杏來,就青杏陪她去。
青杏和大武沒孩子,不知道為什么,夫妻兩個也想要,但就是沒懷上。
張昌和劉鳳英想讓他們生,趁著年輕好給他們看孩子,看兩個人沒有,他們也沒催,怕大武和青杏壓力太大。
沒想到這次竟然出了這樣的事。
于茗心里嘆息一聲,然后進了屋。
這房子是林區改造統一收拾了的,都是黃色的墻,紅瓦蓋,里面是什么樣,看你自己家。
張家買的這房子有點舊,他們也沒收拾屋里,林區不知道啥時候要動遷,你收拾的再好,也白搭。
房子面積不算大,六十平米,兩個屋子,一個廚房,屋里的家具都是市里他們不要,替換下來的。
張昌和劉鳳英睡炕,青杏和大武睡床,因為兩個人都嫌炕熱,睡不習慣。
于茗進屋,坐在了凳子上,身上沒一個地方不疼,像散架了一樣。
“媳婦,你先喝口水。”
大武遞給于茗一杯水,是溫水,于茗接過來小口小口的喝著,她身體缺水厲害,不能大口飲水。
劉鳳英也在喝水,但她比于茗喝的暢快多了。
“媽,媳婦你們先洗一下吧,我去給你們弄點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