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馬從醫院回家過了幾天,桐生道場迎來一如既往的清晨。
這天早上和馬是被熱醒的。
桐生家沒有空調這種奢侈品,到了夏天只能靠毅力來對抗酷暑。
還好日本的夏天來得晚去得快,畢竟緯度在那里擺著。
和馬爬起來先把被汗濕透的睡衣脫下來,換上平時居家服就出了臥室。
其實他想打光膀來著,但是現在桐生道場住了太多不是親戚的妹子,只能忍著了。
他來到餐廳,打開冰箱拿出麥茶直接嘴對嘴一通猛灌,總算是讓身體涼爽了下來。
千代子拍了下他的后背:“說了多少次了,不要對嘴灌啊!最起碼不要讓嘴唇碰到壺嘴啊!你這樣別人還怎么喝啊?”
“哎呀這壺里也沒剩多少麥茶了,待會阿茂送報紙回來一喝就沒了。”和馬擺了擺手。
千代子看看壺里剩下的麥茶,認可了和馬的說法。
她伸手摸了摸冰箱里另一壺滿著的麥茶:“嗯,這個剛放進去的還不是很冰。干脆放冷凍好了,也許能涼得快一點。”
說著她就把那一壺麥茶拿出來,轉移到冰箱下面的冷凍區。
和馬把剛剛喝過的麥茶放進冷雪區,然后依依不舍的關上冰箱門——沒有空調的家里,冰箱的冷氣是那么的親切。
這一感嘆,他興致來了,改了下《春天里》的詞哼唱出來:“……回到沒有24小時冷氣的家……”
正好晴琉一邊揉著惺忪的睡眼一邊進了餐廳,一聽和馬的哼唱,下意識的就憑著本能和聲了一把。
和馬一看和聲來了,就一邊把中文詞改成日語詞,一邊繼續往下哼。
千代子:“嘖,感覺這樣下去,我們家要成音樂之聲里那種家庭了。”
晴琉現在估計大腦還沒運轉起來,聽到《音樂之聲》就無縫切換開始唱音樂之聲里的名曲。
和馬:“你要的音樂之聲來了。”
“你們體諒一下一起床就開始張羅全道場的早餐的我好嗎?我現在只想耳邊安靜一點。”
和馬:“晴琉,快,換寂靜之聲。”
“英語不會唱。”晴琉琉拒絕了和馬的要求,然后打開冰箱冷藏柜,拿出和馬剛剛喝過的麥茶,也對嘴吹起來。
和馬舔了舔嘴唇。
晴琉咕嘟咕嘟把剩下的麥茶都喝完了,然后還發出電視上飲料廣告里經常有的那種“噗~哈~”的感嘆聲,用來凸顯飲料好喝。
和馬:“那一壺,我剛剛嘴對嘴喝過來著。”
晴琉把壺往桌上一放,仿佛沒聽懂他的話一樣,直接開嚷:“小千,我餓了。”
“是是,知道了。”千代子說著把煎魚、味增湯和米飯端上桌。
晴琉:“沒有面包嗎?”
千代子把兩塊面包片插進烤面包機,按下開關:“馬上好!”
在1981年,烤面包機可是個新鮮玩意,在日本被視作現代化生活的代表,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
這種烤面包機烤面包的過程,其實和真正的烤面包十分不一樣。它一般搭配預制好的半成品面包片來使用,真正的西點師傅根本不會承認這種面包片是面包。
按和馬這個上輩子深受工業文化熏陶的人的觀點,傳統西點烤面包,那是手工業,面包店就是手工作坊,而烤面包機則是現代食品工業化的結晶。
伴隨著“叮”一聲響,和馬的外掛獎勵到賬——不對,是烤面包烤好了。
兩片烤好的面包片從面包機里彈起來,現代食品工業預先封入面包片的清香立刻溢滿了房間。
晴琉過來拿起一片面包,燙得不斷倒騰手吹氣。
好不容易搞定,她又喊:“小千,花生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