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好是盡快結束戰爭,大秦給出足夠的代價,以此來結束雙方漫長的談判。
大唐與大明也是無奈,他們現在無力發動戰爭,一旦有所動作,大秦必然首先動手,他們已經失去先機。
大秦的軍隊可以首先發起進攻,如此一來必然損失部分的領土,只能在后方組織兵力,而這樣的話,被對方攻入自家地盤,怎么算都是吃虧的。
雙方爭論的問題還有一個,再過百年,就是五百年一次的大戰,這個時候大唐和大明不準備出兵了,而且也不準備出動修士。
大秦自然是不同意的,甚至以放棄橫斷山脈為威脅,畢竟他們得到了大宋國土,大秦國土就是放棄了又能如何?
到時候妖族闖過大秦國土,大唐就同樣要面對妖族了,在這個問題上,大唐需要和大秦站在一起。
果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大明最后也是不得不答應下來,百年之后依然三國共同參戰,但是大秦要出雙倍的力量。
對于這個問題,大唐又和大明站在一起,大秦也是只能答應下來。
三方又開始互相牽制,雖然大秦的領土范圍擴大了幾乎一倍,但是短時間之內無法整合起來,需要漫長的時間。
今后三國之間的關系將會明朗起來,兩國對抗大秦是必然的,但是某些時候又會略微的改變立場。
而廖不一等這些宗主,再次匯聚起來,修士的戰斗也就一早結束了,順利的如云州七宗,不順利的自然也有。
宋州境內的四個宗門,僅僅消滅了三個半,剩下的逃走了。
中州三大宗門未盡全功也是頗為的可惜,而且今后可能迎來對方的報復,至于逃走的修士去了哪里?
暫時還不得而知,不過估計是去了大唐或者大明,也許未來會投靠那里的某一個宗門。
估計他們的日子不會好過,可是仇恨也會更加的深刻。
廖不一這個時候才大致的了解其它各州的情況,有的宗門損失不小,但是與得到相比,又是在接受的范圍之內。
大秦皇帝陛下來到了這里,戰后身為皇帝是必然要來的,這次擴展領土的豐功偉績,嬴政是心滿意足。
不過接下來的一個巨大問題擺在眼前,那就是這么大的土地應該如何統治,尤其是皇位應該傳給哪一位皇子呢?
他這次召集所有宗門宗主,就是為了這個問題來的。
嬴政準備將新得到的九州之地,分給九個最為出色的皇子,讓他們各自發展,最后看看誰發展的最好。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國土擴大一倍,自然是可喜可賀。
大秦現在擁有十八州之地,原來的九州自然沒有問題,但是新并入的九州問題就大了。
戰爭已經結束,可是原來的宋人是否愿意被秦人所統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