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不是那么回事,去年我休息的時候跟朋友家玩。中午懶得吃飯去,就點的外賣,點的也不少。”王超說道。
“就因為送過來的時間有點晚,我朋友打電話催了一下。可就不得了了,我們吃的時候才發現里邊有好幾個菜都被禍害過了。”
“這樣的情況必須得投訴吧?投訴完了第二天鎖眼就被堵了。監控一調出來就很清楚了,你說你干這樣的事你倒是隱蔽一些啊,很是明目張膽的來。”
“都說咱們醫生賺得多,在職業上來講肯定比外賣小哥輕松,不用在外邊頂風冒雨的工作啊。”
“可是那也得是達到了劉主任這個層次的啊,我現在一個月才賺幾個錢?每天都得泡在醫院里。劉主任啊,安慰一下我受傷的心靈吧,明天中午請吃個菜?”
劉半夏翻了個白眼,這貨繞了半天,在這里等著自己呢。
給齊文濤和魏遠也逗得不行,王超跟劉半夏湊一起,也是蠻歡樂的。
不過雖然是打趣兒的話,也從一定層度上反映出一些問題來。
干活的人,就沒有不辛苦的。所處的職業和崗位不一樣,付出的辛苦形式也不同。所處不同的群體,自然就會對另一個群體有一定的看法。
劉半夏他們這些醫生也總覺得是弱勢群體呢,雖然看著賺很多,上手術的累、患者家屬的不理解,這也是很苦的經歷。
但是在別人的眼里,你們醫院治個小病都賺那么多錢,醫生賺的更多。沒事再收個紅包、飛個刀,那錢不都海了去了嗎?
老話說得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在同一個群體中,也總是會有一些害群之馬。就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才讓外界對這個群體的畫像跑偏了。
外賣小哥、快遞小哥、他們這些醫生,也都是服務行業中的一員。快遞的最后一公里,外賣的按時送餐,醫生的優勢診療,這都需要去衡量。
服務行業中總是會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態度好一些,別窮橫窮橫的,一般都是能夠相互諒解的。
正聊著呢,外邊的患者家屬趕了過來,魏遠作為接診醫生負責去跟患者家屬交代。
在急救中心這也并不是多新鮮的事情,每個月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對于患者家屬而言,也是一種折磨。
雖然腦死亡了,可是還有呼吸,哪怕是借助儀器。
即便是劉半夏他們在很多時候已經能夠做到“鐵石心腸”了,看著患者家屬現在的場面也是覺得有些揪心。
患者的年紀并不是很大,好像也就是三十多歲,正是大好年華。
可是不幸就這么降臨了,并不是你想面對或是不想面對的情況。一次疏忽,兩個家庭都被拖進了悲傷之中。
劉半夏又看了一眼,溜達回自己的辦公室,還是給自己今天的工作做個收尾吧,然后就下班回家。
昨天的自己,不也是差點因為一個疏忽就玩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