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夏用這么短的時間,已經走完了好多人需要走幾年、十幾年的路,這個速度真的不是吹的啊。
要說附屬二院也算是人才濟濟了,守著濱海醫學院,自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可是就目前來看,也沒有說那一個能夠有劉半夏這樣的學習速度。
去年的小切口闌尾切除已經讓急救中心風光了一小下,現在他要是能夠把NOSES手術熟練掌握,那可就不是風光一小下了,搞不好會被風給吹上天。
因為現在各大醫院主打的都是這張牌,但是這張牌不是那么好打。
不僅僅是術中的操作,那么多的術式也都需要去掌握。而且還要對這樣的操作有一定的理解,是完全在摸索中前進。
可供參考的資料太少了,外科醫生也是需要愛惜羽毛的。你的手術方式落后一些沒問題,千萬不能出錯。
當初也是聽人說過,急救中心這邊進了NOSES設備。只不過沒有太細致的打聽,僅以為是周書文打算在這方面研究一下呢。
現在搞清楚了,要研究的不是周書文,而是劉半夏。
這類的手術操作這么難、資料這么少,還那么受人追捧,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需要在腹部額外開刀取標本。
對于患者來講能夠減少并發癥,影響患者的心情,提高預后質量。
也許有些家庭一般的患者還是會選擇常規的腹腔鏡手術,但是疾病不分人啊,有錢人該得病也會得。
后天要是真的做成功了,那個影響力可就不小了。恐怕類似直腸癌的患者都會排著隊過來,劉半夏的名氣在醫學界也會真正打響。
因為NOSES手術目前仍然屬于前沿技術,別看推出來的時間已經很長。屬于流行季啊,很受推崇。
莫名的,現在的他們看著手術室里的蘇文豪和許一諾竟然還有些羨慕了。
別看他們倆只是住院醫,但是他們跟劉半夏是一個團隊的,這套手術的操作技巧能夠近距離觀摩與探討,能夠學得更多、更快。
“石醫生,你覺得劉主任做成功的幾率有多大?”張云問出了大家伙的心聲。
“他啊,你看他一陣陣毛毛躁躁的,可是他在對待患者上從來都是很認真。”石磊說道。
“他既然主動給患者推薦了,就代表著目前用這套系統做直腸癌根治手術還是沒問題的。其實他有時間也會去手術室操作一下,他的碎片化時間利用率比較高。”
張云點了點頭,“這一點倒確實是這樣,以前規培的時候就經常看到他看書。現在急救中心這邊的普外科是真的很強啊,雖然人數沒有住院部的多,都是精兵強將。”
“我們的接診患者人群還是有些不一樣的,仍然是以急救患者為主。一陣陣的我都覺得累得頭大,壓力真的很大。”石磊感慨的說道。
“你說再過幾年的話,他會不會成為學科帶頭人啊?”張云壓低了聲音問道。
石磊一愣,皺了皺眉,想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你這么說還真的很有可能,他腦袋里想的東西多。”
“目前來講,他仍然處于學習階段。但是他對手術的閱讀理解能力非常強,當他把這些手術都給吃透了,沒準就會對術式進行相應改良。”
“不過就得看他了,他其實有時候也有些懶,未必會把心思花在這上邊。畢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的,那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在現有的基礎上才能夠做出一定程度的優化。”
“看他自己吧,也許什么時候覺得無聊了,就會在這方面下手。不過時間可能要往后推很多,他現在惦記的事情有很多啊。”
“比如說NOSES操作系統,這個就夠他玩一陣了。還羨慕別人家的達芬奇系統呢,不過他不敢張嘴就是了,太貴,院長也不能由著他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