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又給自己打氣,下次我一定行,也必須行。這次是輸在沒經驗上了,下次我就是有經驗的人。”
“可是真正到了下次的時候呢?也僅僅是有限的幾個人能真行,一大部分人還是真不行。差在哪里?苗瑞說說。”
“差在我還是沒有劉依清努力,也得在平時多下工夫。即便沒有那么多的標本,也可以手繪解剖圖加深印象。”
“喲,還夸了自己一把啊,不過這個話還真就沒有說錯。沒有那么多的實操標本,我們能夠發揮的就是我們的想象力。”劉半夏笑著說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學習方法,反正就把你要掌握手術的相關解剖知識給吃透了。哪怕在手術過程中遇到一些突發狀況,你也能夠輕松應對。”
這些話,劉半夏不是第一次說,但是也不會是最后一次說。
因為在他的理解中,解剖知識真的是太重要了,但是對于這些實習生們而言,他們對于這方面也是真的太不上心。
就算是上心一些的,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也是因為目前在醫院的實習生活比較忙碌,有一些時間的話,就想多休息一會。在學校里的學習累跟在醫院的實習累,這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他們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有些人會長一些,進入狀態比較慢。有些人短一些,進入狀態比較快。
也就是在這方面的差距,慢慢的就拉開了距離。
上臺做手術又不像別的事情,這次沒有做成功,下次接著努力就是。就算是劉半夏的膽子大,他優先選擇的也是那些表現好、基礎扎實的學生啊。
但是這個事情他還是要一遍又一遍的去講,教學資源上沒有辦法做到完全公平分配。掌握得快的那些人,自然占據的就多一些。
卻也不能忘了別的人,給他們提個醒,能夠多引起一分重視,就能過多下一分工夫,就還有機會。
也算是盡到一分責任唄,干了這一行,如果你要是真的沒有手藝的話,那么以后的日子過得就會很糟心。
只能看著別人玩,看著別人升職、加薪,自己的大把時間就是跟著混。
要不然全國那么多醫學類院校,每年那么多的畢業生,為什么一線上的人員缺口還是這么大?
“劉主任,劉依清的電話,說上午您接診的那位患者胃鏡檢查結果是胃潰瘍。”巡回護士接完電話后說道。
“行,告訴她直接轉給內科就完事了。”劉半夏說道。
“劉主任,劉依清還問了一句,手術是否順利。”巡回護士又接著問道。
“告訴她把心放肚子里吧,很順利,再有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結束。”劉半夏略顯無奈的說道。
這個丫頭啊,嘴上說著不關心,其實心里邊還是記掛著。也不知道有沒有被她哥把錢給忽悠去,心太善。
“劉老師,看這個樣子,最起碼也是三期A了吧?”苗瑞問道。
“可不是嘛,淋巴結有四處轉移,咱們采樣的時候還得多注意一些。”劉半夏說道。
“對于他們來講多了一個保肛的選擇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看看到時候化療的效果怎么樣吧。”
有時候也就是這樣,多一份的選擇未必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