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目前在研究小兒普外科手術,這個跟我也不搭邊。再說了,就算是我再厲害,這也不成啊,你應該喊許輝和王歡啊。”
“你再看我在邊上記錄的這些。”
陳紅陽打開一個文件夾,從里邊抽出來一張紙,遞給了劉半夏。
劉半夏只是看了一眼,眉頭就緊緊的皺道了一起。
這張紙上記錄的,就是同一個小患者在三院、一院、市院的就診記錄。是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寫得密密麻麻。
雖然在各個醫院之間的間隔跨度有些大,但是如果把所有醫院的就診記錄都給合并到一起,基本上最少一月一次。
最多的時候呢,一個月會有兩次。
“看出來了吧?我剛剛打了一圈電話,能找的人都找了。”陳紅陽說道。
“正常的情況來講,這些東西是不應該跟外界透露的。不過這個情況有些特殊,稍稍有些違例了。”
“違得好啊,這是不是就是典型的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癥?”劉半夏問道。
他說的這個病癥,其實是一組對應病癥中的一個表現。
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癥,就是護理者故意夸大或捏造被護理者的一些情況,然后帶被護理者就醫。
可不要以為這個事情僅僅是一點點的心理問題,因為在這種心理疾病變得嚴重以后,他們可能會在被護理者的飲食中投毒。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在英國發生的,一位被稱為死亡天使的兒科護士,給患者注射氯化鉀,造成4位患兒死亡,最少5位受害者。
與這個病癥對應的呢?就是孟喬森綜合癥了,也可以稱之為住院癖。跟代理型的是對應的,他不禍害別人,就禍害自己個。
而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癥的一些患者呢,又大多以母親為主。
他們沉浸在招呼生病子女的狀態之中,不可自拔。
簡單的講,就是你媽覺得你有病。該吃藥吃藥、該治療治療,這個不能停。
其實要找例子,最近的也有,就是劉半夏接診的那對小情侶。
女朋友喜歡生病,因為能夠享受到男朋友無微不至的照顧。男朋友也有些喜歡女朋友生病,因為又到了能夠照顧女朋友的時候。
他們還僅僅處于發展初期,相互之間的感覺略微有些畸形。被劉半夏發現之后,又給他們做了恰當的心理引導,讓他們意識到了這一點。
最后被介紹到心理輔導師田雨那邊,現在是真的沒啥事了。所以那個小伙子對劉半夏是非常感激的,要不然也不會介紹患者過來。
現在這個小朋友的情況呢,多少就有些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癥的苗頭了。哪怕身體狀況差一些,也不應該就診這么頻繁。
最為關鍵的是,還是輪換著醫院來的。
這就代表著帶他就診的家長,已經有了一定的“危險意識”,知道這個情況有些不對勁,不能被醫生發現。
“帶孩子來就診的是母親?”劉半夏問道。
陳紅陽點了點頭,“所以我現在有些不托底了啊,這個事情就得看看你幫忙拿個主意吧。”
劉半夏有些撓頭了,這個事情可大可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