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吳奪很激動。
這一只高足杯要是永樂官窯真品,那可就賺大發了!
至少比那幾顆祖母綠要值錢。
讓我來徹底定個性!吳奪一邊想著,一邊將左手中指貼上了杯子。
什么?
這不是永樂青花?
這······
這,這是元青花!
而且不是廣義上的包含國產青料的元青花,是狹義上采用蘇麻離青鈷料的精品元青花!
吳奪的手有點兒小抖,他先小心放好杯子,然后點了一支煙,盡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我勒個去!
元青花啊!
“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你就這樣出現在我的世界里,帶給我驚喜······”
吳奪抽完一支煙,忍不住又點了一支。
這個民國時期的原主,居然還認錯了!
錯把精品元青花,當成了永樂官窯青花。
吳奪有點兒過于激動了,平靜之后才反應過來,這其實再正常不過。
因為,民國時期,元青花并不為人所知。
但凡有什么書籍資料、有什么影視作品、有什么講座授課,說民國時期華夏有什么人認定了元青花的,基本都是扯淡。
如今被認定的精品元青花,在民國時期,往往是被當成永(樂)宣(德)青花來的。
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一個叫波普的美國人才真正拉開了研究元青花的序幕。
也就是說,如今大名鼎鼎的元青花,曾經在華夏歷史上消沉了六百年!
即便是在今天,最集中最豐富的元青花館藏,也在土耳其和伊朗。
因為這種蘇麻離青鈷料,歷史上是“波斯”一帶產出的。
在元代,這一地區的商人,帶著蘇麻離青來到華夏這樣一個瓷器大國,他們有青料,制瓷技術卻很遜,于是,提供青料,定制瓷器。
而定制好的瓷器,則被運回。
有了這個基礎,華夏人也開始嘗試使用蘇麻離青制作青花器,所以元朝后期,也開始有以蘇麻離青為鈷料的青花器出現在華夏。
但始終沒有被推廣。
而國產青料,其實早就有了,最起碼有過宋青花。
宋元兩朝以國產青料制作的青花器,一直沒有崛起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宋人尚青,元人尚白。天青釉和卵白釉,是宋代和元代瓷器的兩大代表。
直到明朝滅元,穩固政權之后,從永樂朝到宣德朝,官方才開始大量制作以蘇麻離青為鈷料的青花器。這也奠定了青花器在瓷器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史稱永宣青花。
就在明代宣德朝之后,蘇麻離青這種進口鈷料,已經告罄,原產地的配方也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