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揣度歷史的樂趣,其實在很多古玩上都有。
比如,為什么永樂瓷器上的龍紋像跑馬的漢子一樣威武雄壯?為什么咸豐瓷器上的龍紋卻像一條蟲,弱不拉幾的?為什么正德一朝的很多器物,會裝飾阿拉伯文字?和那個傳說是少數民族的劉娘娘有沒有關系?
當然,不同的古玩,不同的發現,帶來的樂趣也是有差別的。
“悲傷可以自行料理,而歡樂的滋味如果要充分體會,你就必須有人分享才行”。
吳奪此時確實很想和人分享。
于是,他拍了視頻和圖片,給寧霜發了過去。
而后,兩人通話,吳奪又興致勃勃講解一番。
寧霜也很感興趣,同樣興致勃勃地和吳奪討論一番。
討論完了之后,吳奪又把得到的過程說了說,甚至還說了老者講的“故事”。
寧霜:“我看,未必是編故事。你想啊,要是編故事,何必說什么寺廟門口碰上呢?而且拉上了自己快八十歲的大姐。還不如說在茂嶺縣呢。”
吳奪:“能編故事的,都是很有天分的。”
寧霜:“我還是感覺不像編的。聽你說了這個過程,特別是圓會寺門口一進一出,一下子就有種真發生過的感覺。
寧霜這么一說,吳奪便也往深里琢磨了一下。
圓會寺······
二十多年前,傳言吳鏑也曾經出現在這個地方······
要是老者說的事兒是真的,這個女人能因為心情不好隨手送出這么幾件貴重的東西,想必也會和古玩行沾邊兒吧?
雖然這個女人有點兒反常,但難不成也和吳鏑有關系?
吳奪強行將兩者聯想到一起,又沒有別的信息,可想而知不可能有什么結果。
雖然沒什么結果,但是吳奪卻好像跳不出來了。
和寧霜通話結束之后,吳奪又給吳大志打了個電話。
吳大志倒是很快接了。
“爺爺,還在燕京么?”
“今天下午到家的,現在院子里躺椅上呢。”
“天涼了,這大晚上的,早些回屋啊!”
“沒事兒,蓋著毛巾被呢,我在夜觀天象。”
“觀完了沒有?”
“臭小子,你到底想說啥?”
“爺爺,我上次給您發消息,說關知魚老爺子的事兒,你還記得吧?”
“這怎么能不記得?你不是撿了個大便宜么?沒事兒,這老小子好東西多著哩。”
“不是,我還說了二十四年前的春天,有人看到我鏑叔出現在圓會寺的事兒。您當時沒回復,轉而又說了別的事兒。”
“這還用回復么?肯定是以訛傳訛胡說八道。圓會寺雖是在青都市區范圍內,但是距離咱們白楊村,不過一百多里地,這種事兒我怎么沒聽說?我和吳鏑不比他們近?”
“唔。爺爺,我今天啊,還碰上一件事兒。”
“不要吞吞吐吐的,直接說不完了?我手機快沒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