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鳩鳥杖首,卻以木質和銅質居多;玉鳩鳥杖首,那就不常見了。
玉石本就不是便宜的東西,而且做杖首不是小件,需要大塊玉料;還得圓雕,雕工也是錢。
吳奪說了一句之后,吳大志和權浩然相視一笑。
“你這眼力,如今真真可以了。”吳大志又問,“確定不是宋仿或者明仿?”
吳奪又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就是漢玉。而且這塊青玉色澤不錯,帶藍調,比一般的青玉好看。這樣一件漢代玉鳩首,怕是得幾十萬的價兒,一千塊,真真大漏兒!”
權浩然拍掌,“其實啊,不止我們看上了,還有個老爺子也看上了呢。這位老爺子像是城里人,不知為何逛大集。”
“那你們還能一千塊就拿下了?”
“他看成是明仿了。”
“明仿再往少了說也得過萬啊,他連一千塊都不肯出?”
“有時候啊,就是一個即時的心理狀態。當時,春聯攤子的攤主說,最少也得一千塊;你爺爺先抄到了手里了,那個老爺子還說:頂多值兩百。你爺爺立馬說:八百我就要了!當然,最后還是一千買的。”
“這么個情況啊。”吳奪說道,“我知道了,所謂明仿,是那個老爺子之后又去找你們的時候說的。”
“你說對了。”權浩然介紹,“他找上我們,不說兩百了,說兩千。你爺爺說二十萬也不賣,他就有點兒急了,說明仿的東西,你們還真當成寶貝了!”
吳大志此時插了一句,“他呀,可能是覺得這是農村大集,大意了。或者說,自大了。自大,可是古玩行的大忌。”
“最后呢?不歡而散?”
“算是吧。我告訴他,就按明仿算,兩千也不對,他就拂袖而去了。”
吳奪嘆道,“這古玩行里,不是沒有撿漏,但是過一手撿漏,那就難了!因為能出手的,往往都是懂行的。”
“嗯,他還不如你這個小年輕明白呢。”權浩然笑道,“得,你爺爺說了,這個漏兒,真是時候,他準備自己配上手杖,用了!”
“漢代玉鳩首,那還不得配個紫檀花梨?”
吳大志擺擺手,“臭小子,現在拽上了。我給你說,紫檀花梨的手杖,其實并不好用,因為太沉。我準備配個竹杖。”
竹杖?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吳奪隨口吟來,三人齊聲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