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就是專業,和年紀無關。
老李從皮箱里拿出來一個錦盒。這個錦盒是正方形的,不小,邊長有個一尺左右,不過它是扁的,厚度也就十厘米左右。
吳奪一看這個錦盒,心說看起來像是個大盤啊。
果然是個大盤,口徑得有二十七八厘米呢。
而且里頭還有配好的折疊的支架。
老李連折疊的支架一起拿了出來,在茶幾上打開,將這個大盤插放到了支架上。
一看這個大盤,吳奪和常松不由對視一眼。
這是一只青花大盤,盤心有五組紋飾,相對獨立。中間是一只麒麟,四方則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對視之后吳奪沒動,常松還是上手了,重點又看了看盤底的落款。
雙圈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這東西,不需要吳奪,常松就能鑒定。
“李叔叔,康熙官窯青花瑞獸圖盤,故宮里也有一件。”常松見吳奪不說話,只能他說了。
“噢?”老李微微一怔,旋即苦笑,“常松,看來這是一件高仿了?”
“高仿······算是吧,做得還是挺精致的。”常松心道,這哪能算得上高仿?就是一件工藝品罷了。倒是挺適合擺放,反正外行也看不懂,瞅著還是蠻漂亮的。
現在有很多市場化的漂亮的仿古瓷器;所謂仿古,就是大體相似,也不分什么時代特征、釉色發色、技術細節;但一般會落個款兒。古玩市場上也有不少這種東西,也不貴,大家心照不宣。
而且這種東西經常隨“風”而動。比如前幾年成化斗彩雞缸杯拍出兩億八那會兒,市場上就冒出很多“成化斗彩”。甚至還有半米高的斗彩大罐,一樣落成化的款兒。
也不管“成化無大器”,要的就是個名堂。
常松又扯了點兒話題,說了說康熙官窯。
隨后,吳奪便瞅個空當,提出了告辭;常松說送吳奪,便也跟著走了。
“不對啊,這老李,就算不懂古玩,難道不知道康熙官窯有多貴?送他禮的人和他什么關系,他還拎不清?”常松發動了車子,張口說道。
“未必是人家送的,說不定是他自己一時興起買的,被人忽悠了也不一定。說辭罷了。”吳奪接口。
“你說就這種工藝品,已經不是鑒定問題了,是邏輯問題,咋還有人上當呢?”
“是人就會有僥幸心理,就看能不能控制住了,所以我才說他可能一時興起買的。”
“唉。算了,不管他了。”
吳奪點點頭,沒說話,心里卻不由自主琢磨起來。
這兩天吳奪連續經歷了兩件事,都是不懂古玩的人身上發生的。一件事是,馬五居然白撿了一件乾隆御賜養老牌;另一件事是,今天鑒定老李的古玩,不過是一件工藝品。
他倆都不懂,結果卻不同。
但是,馬五這種“運氣”,是不可能一直有的,撞上一次就了不得了。
自己的“眼力”,其實也算是“運氣”。雖然現在有所倚仗,但誰又能保證哪天不會突然消失呢?
所以,自己在學習上,還是得不斷加大力度;趁著“運氣”還在,也是一種強大的學習資源。比如今天的宋三彩,回去就得好好梳理總結一番。
······
年初五上午,吳奪陪著吳大志和化肥,一起參研了天象圖地理圖。
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吳奪是一點兒進不了門道,也就是跟著提升一下參與感罷了。
不過,吳奪發現,吳大志和化肥在參研之時,他們之間,居然真的有“交流”!他們的“交流”,是通過對著兩張圖“指指點點”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