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一直在問這個人是誰,化肥當然搖頭!
“那你知道是什么嗎?”權浩然又問。
化肥搖頭。
“是天然之物嗎?”
化肥此時卻沒有任何表示了。
“是經過加工的物品嗎?”
“是植物嗎?”
“是動物嗎?”
“是······妖怪嗎?”
吳奪把能想到的都問了一邊,但是,化肥卻再也沒有明確的點頭或者搖頭的表示。
到了最后,它干脆轉身走了,習慣性地給了吳奪一個屁股。
三人也沒再去“逼問”,隨后又進行了一番討論。
這墓葬之中的青銅懸棺里,不是人,確切地說不是人的尸骨。
但是,這里頭的“東西”,卻和墨子有關。而且從化肥的表現來看,絕不是一般的關系。
可遺憾的是,化肥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甚至連大致的范圍也給不出。
化肥今天的表現,比他們昨晚想象得要強,起碼能肯定和墨子有關;也就是說,他們之前沒有白忙活,方向和目標是對了。
只是這里頭并非是墨子的尸骨,是什么,化肥也不知道。
“莫非是墨子的衣冠冢?”吳大志吧嗒了兩口煙,繼而說道。
這不是沒有可能。
若青銅懸棺中沒有墨子的尸骨,卻有墨子曾經穿戴的衣帽服飾或者常用之物,那也符合化肥的表述。如此一來,就是墨子的衣冠冢。
“也可能是墨子發明的某種機械、工具、兵器什么的!”吳奪接口,“而且若是如此,那這東西肯定不一般。”
“還有一個可能。”權浩然頓了頓,“墨子的著作,甚至有可能是墨門弟子整理的《墨子》全篇!”
吳大志聽后,不由站起身來,“要真是《墨子》全篇,這可就了不得了!”
據傳,墨子死后,其主要的親傳弟子,整理編著了《墨子》一書。
《墨子》的內容非常廣博,囊括了哲學、政治、軍事、科技等等很方面。
《墨子》流傳下來一部分,但是不全。
如今能看到的版本,主要是晚清經學大師孫怡讓的《墨子間詁》,再就是《諸子集成》所收錄的版本。
沒有全篇。
也就是說,《墨子》如今只有殘篇。而且根據一些史料來看,如今的殘篇,少的還不是一點半點。
所以,吳大志說起這個可能,才會略顯小激動。
“爺爺,就算青銅懸棺里有《墨子》全篇,戰國時期的竹簡,兩千多年過去了,想全然獲取完整的文字,怕也不太可能了······”
“那得看怎么處理,處理好了,不管是竹簡本身,還是竹簡上的墨跡,都不會有問題。”吳大志笑了笑,“你想想,當時如果真的把《墨子》全篇竹簡置于青銅棺內,如此重視,怎么會不妥善處理?”
權浩然跟了一句,“嗯,銀雀山漢墓之中,就有很多竹簡得以保存。”
“不一樣的。”吳大志說起墓葬之事,信手拈來,“你說的銀雀山漢墓,是石坑豎穴墓,因為排水不通,導致常年積水,加上墓坑與棺槨之間填充白膏泥封護,所以有些空間是與空氣隔絕的。”
聽了吳大志的話,吳奪不由想起一句話:干百年,濕千年,不干不濕就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