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子上擺著“汝窯”的、“元青花”的、“琺瑯彩”的,問一句,報幾千萬的攤主也不缺。當然了,你要還價幾千塊甚至幾百塊,可能攤主也就給你包上了。
吳奪走到一個攤子前,一個油光滿面的攤主,正一手攥著肉夾饃不時咬兩口,一手盤著“乾隆玉璽”介紹印文。仔細一看,嗯,這玉璽應該是有機玻璃做的。
······
地攤區快逛完了,吳奪也沒見著什么愿意上手的東西。
走到出口附近一個拐角的攤子前,遇上一個逛攤的老者正拿著一個盤子和攤主交流。
這個老者身板看著挺硬朗,留著平頭,頭發已經全白了;他手里拿著的盤子,不算小,直徑有個二十五六厘米。
盤子比較淺,盤心滿畫片,周圍是團花錦簇,中間是仕女搖扇。
這盤子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盤沿缺了一塊,類似一個月牙,只是比月牙的弧度小一點兒。
而且很顯然這不是破損又修過的,看釉和彩的情況,能看出就是故意做成這個樣子。
老者問攤主:“這應該是外銷瓷吧?干嘛做成這樣?”
攤主還沒應聲,另一個攤邊的留著小胡子的中年男子插了嘴:“老爺子,這是外國人喝湯的盤子,缺了一塊,正好把嘴對上去。”
吳奪啞然失笑,就此停步,在邊上點了一支煙,順帶聽他們聊了一會兒。
老者雖然不明白這盤子的缺口,但人看起來卻也不糊涂,“喝湯?這盤子它不適合喝湯啊,太淺太平了!要是喝湯,這個缺口比嘴可大多了,兩邊不漏湯了么?”
中年男子愣了愣,可能他就是隨口一說,結果現在沒法接了,擺擺手,“您慢慢看,我去別處溜達一下。”
攤主笑起來,“老爺子,這是外銷瓷沒錯兒,大概是乾隆晚期的東西,不過肯定不是喝湯的啊!”
攤主估摸著也就三十來歲,年紀不算大,一張娃娃臉更顯得年輕,一笑眼睛就瞇成了月牙兒。
“那這是干什么的?”
“這是剃須盤,修胡子刮胡子用的。這件盤子是銷往歐洲的,那邊的人胡子重。這個缺口啊,就是卡在下巴下面脖子上,掉下來的胡子都落到盤子里,好收拾。再說了,刮胡子的時候,看著盤子上的畫片,也賞心悅目不是?”
老者聽了,“哎喲,你這小伙子,不錯不錯。這個剃須盤最低多少錢?”
老者最后以一個合適的價格買走了這個剃須盤。
而吳奪聽了攤主和老者的交流,同時看他的賣價也不虛,對攤主的好感陡生,便就蹲下身來,仔細看起他攤子上的東西來。
這個攤子上,一半是瓷器,一半是大雜燴。
“兄弟,喜歡什么看好了自己上手,別客氣。”攤主順嘴招呼了一句。
吳奪點點頭,先掃了掃瓷器,以晚清民國居多,幾乎沒有老過剛才那件外銷瓷剃須盤的。
不過,有一只民國仿的成化斗彩雞缸杯,仿得還不錯。最起碼形制和胎釉彩料的基本路子對了。
吳奪不由拿了起來,翻底,底款寫得也還成。
吳奪看的時候,旁邊也來了一個人,半蹲著把手扶在膝蓋上,盯著吳奪手上的東西。
對這路東西,吳奪也就是碰上了上手看看,強化對一些仿品的認識,眼睛余光瞅到旁邊有人“虎視眈眈”,便就沖旁邊那人笑了笑,順手將雞缸杯放下,“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