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了!”那人點點頭,旋即便抄到了手上,一邊看,一邊和攤主交流起來。
這娃娃臉攤主挺能說,也挺會說,交流的時候,把前幾年拍了2.8億多那只雞缸杯的來龍去脈還給捋了一遍。
當時是1949年,著名的古董商收藏家仇焱之撿的漏兒。仇焱之名氣很大,在瓷器上的眼力確實也很高,他當時撿漏這只雞缸杯,只花了一千港幣。
到了1980年,這只雞缸杯上拍,拍出了五百多萬港幣。而到了前幾年,這只雞缸杯再度上拍的時候,最后就到了2.8億多了。
兩人還討論了一會兒,逛攤的說:“其實要是對比1980年的拍價,那只雞缸杯還真沒漲多少,1980年五百萬的價值、五百萬的購買力,對比現在,本來也不得翻個幾十倍啊?”
只有真正想買的,才會和攤主掰扯半天。當然,他也不會當作成化本朝的真品買。
他倆聊他倆的,吳奪繼續看,瓷器沒啥看頭了,就再看看另一半的大雜燴。
那個逛攤的樂呵呵地買了民國仿的雞缸杯走了,吳奪也把另一半看完了。
很遺憾,還是沒有什么值得入手的東西。
本來有一件明仿漢的白玉工字佩不錯,玉質好,工也到位,可惜從上到下有一道貫穿綹,傷得實在是太狠了。
古玩有傷殘,不是不能收。只是這件工字佩吳奪真怕把玩的時候一不留神就成兩半了。
站起身來,吳奪掏煙,順手遞給攤主一支,“就擺出來這些啊?”
攤主也不推辭,接了煙點上,“兄弟,你一件也沒看上啊?”
“嗐,我就是碰眼緣。”
攤主吸了一口煙,又瞇起了月牙眼,“我箱子里還有一件盤子,也是外銷瓷,你感興趣么?”
“到明到清?”吳奪接口問道。
“明代外銷瓷如今市面上哪能碰得上啊,也是乾隆的。”
“不會也是剃須盤吧?”
吳奪心想,剛才那只剃須盤,雖然年份尚可,但是上彩實在是一般。當時很多外銷瓷并不是在景德鎮“一氣呵成”的,而是在景德鎮完成基礎的胎釉,送到廣州上彩。
“不是剃須盤。而且,雖然也是五彩,但比那件要精美多了!要不然我能放箱子里不擺出來么!”攤主說著,又笑了笑,“就沖你啥也沒看上,還遞給我一支煙,我才提的。”
“那我不能不承你的情啊,看看?”
“進來看吧。”攤主打了個手勢。
吳奪便就從攤子一側繞到了攤子里頭,攤主順手遞給他一個馬扎,然后打開了身邊的行李箱,從里頭拿出一個癟癟的塑料袋。
塑料袋里的盤子外面還裹著一層報紙,打開報紙才看到盤子。
這只盤子,就是常規的形制了,大小比剛才那個剃須盤還略小一點兒。
這只盤子和剛才那只剃須盤還有一點顯著的不同,就是紋飾是典型的西式風格,所以雖然看著也是環繞紋飾和花卉紋飾,吳奪卻叫不上名兒來。
最特殊的,是盤心的一個顯著的徽章紋飾。大致來說,中間是藍色盾牌形,盾牌上面“戴”著一頂王冠,外圍有兩圈紋飾環繞,下方還“吊著”一個圓形小牌牌,里面還有個“十字”。
“徽章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