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倒是方便了,車可以停在采摘園的停車場。而且在村里走動,若被人問起,也可以說是奔著采摘園來的。
他們還真去大棚里摘了點兒黃瓜西紅柿什么的,帶著路上吃也不錯。應季果園是露天的,現在沒什么果子可摘。
隨后,他們牽著化肥,先在村子外圍走了一圈。
平原上的村子,外圍走一圈,那就是一覽無余,也沒什么特殊的地貌。
村西有一處魚塘,魚塘邊有一個小屋,門口坐著一個好像是看魚塘的中年婦女,拿著手機不知道在咔咔刷著什么。
化肥也沒表現出什么異常的舉動,主要是在蛋腚地散步。
“我看也沒什么了。”吳奪開了口,“化肥也沒啥興趣。”
“這村子,確實和北方大多數農村差不多。”吳大志抬抬手,“不過,既然來了,干脆也到村里頭簡單走走吧。”
村里頭的主要道路,都是水泥路,弄得還不錯,他們就簡單在鋪設水泥路的路段走了走。
走到村中央,倒是有新發現,居然還有一處用鐵柵欄圍起來的“微型孤丘”!
和村外的那處天然孤丘相似,顯然是仿照著用石頭雕刻出來的。
也不知道村里人是啥意思,可能是為了有個“照應”?
“哎,怎么又是你們?”
正當他們三人稍稍駐足觀看“微型孤丘”的時候,村主任又出現了。這人記性還挺好。
“哎喲,領導,這么巧啊!”吳大志笑了笑,“我們去采摘園來著,順帶逛逛。”
“我說你們自駕游出來玩,咋對著地水村使上勁了?”
“這地方很舒服,看來是風水寶地啊,就這個‘神丘’,我們都想拜一拜。”
村主任擺擺手,“你們拜有什么用?這是村里的神丘,村里人拜才有用,想拜神,去天井村的地藏廟啊?”
“地藏廟?”吳奪一聽,也忍不住出了聲。
“對啊,天井村的地藏廟,明朝的老廟呢,而且知道的人不多,就我們永縣的人去拜。”
吳大志又問,“領導,去你說的天井村怎么走啊?”
“出村口的路,上縣道,往西開一里路,然后看到一條挺寬的硬土路,往北拐,走到頭就是天井村。”
······
天井村并不難找,而且環繞天井村的路還都比較寬。
地藏廟在天井村的村后,位于一處略高的土坡上。
廟前臺階下方兩側,各有一大片空地,都有不足一米高的石砌矮墻圍著;一片帶著簡易小房,算作停車場,里頭還停著幾輛車。另一片里頭,除了幾口大水缸,啥都沒有。
停車得花錢,進廟也得花錢。
不過花錢是好事兒,因為花了錢,就能名正言順的問問題。
根據看守停車場的中年漢子的介紹,這處地藏廟,始建于明晚期,到了清代,香火一直很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