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爺還路過此地,賜銀大修過哩。”中年漢子說得煞有其事,“民國的時候,又大修過一次,不過后來荒過挺長一段時間。現在你們看到的,是十幾年前村民集資加上社會人士捐助,幾乎算是重建了吧······”
確實,現在看這地藏廟,是挺新的。
漢子還說,之所以叫廟而不叫寺,是因為這地藏廟沒有和尚主持,只有善信管理。
而化肥從停車場下車之后,卻好似比較“凝重”的樣子,眼睛一直瞇著。漢子介紹的時候,它就很安靜地站在吳奪旁邊。
此處地藏廟,也是不允許攜帶寵物入內的;不過根據化肥的表現,這規定有沒有都不重要了,因為他在廟門臺階下三米外就停住了,連走到門口的意思都沒有。
停住之后,化肥就這么坐了下來,望著山門。
這個地藏廟,有兩進殿堂;匾額上寫的是行楷“地藏王廟”,但落款卻龍飛鳳舞,吳奪都沒認出是誰寫的。
山門供奉彌勒菩薩,倒座是韋陀護法,兩側則是哼哈二將。
“我先進去看看,你們在外頭守著化肥等等?”吳大志提議。
吳奪和寧霜都點了點頭。吳奪本來接著就想問問化肥,但是看化肥的樣子,好似在“思索”,便就沒有開口。
吳大志進了山門,又進了前院。前院正殿五間,中間為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旁邊東西兩間分別供奉文殊和普賢菩薩;最邊上兩間則是伽藍和財神殿。
還有東西配殿,分別供奉釋迦佛像、觀音像。
后院的正殿就是大雄寶殿了。整體來看,算是常規的寺廟結構,就是比較小,建筑不怎么高大恢弘。
后院還有一塊石碑,刻有碑文,重建碑記;記載了天井村地藏廟的歷史和重修過程。
吳大志看了一遍碑文,別說,里面還真提到了“乾隆賜銀”一事,不過沒有什么明確出處,只說“據傳”。
整體看了一遍之后,吳大志走出了地藏廟。
吳大志走回到化肥身邊的時候,化肥突然看了看他。
“化肥,這地方,跟你有關系么?”吳大志問。
化肥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
“化肥,你到底是不是在這里出生的?”吳奪又問。
化肥歪了歪頭,忽然間站了起來,接著竟開始小跑起來。
吳奪一看,連忙跟在了后頭,若是化肥想跑進廟里,那還真是有點兒麻煩。
不過,化肥沒有進廟,而是向外跑的,它繞過一側有幾口水缸的石砌矮墻,又沿著地藏廟的圍墻,跑到了廟后。
廟后的大范圍,基本屬于農田;不過,因為廟是在土坡上,所以廟后的小范圍,是一處比較緩的斜坡,斜坡上種滿了榆葉梅,形成了一片小樹林。
斜坡小樹林下方,還有一條旱溝。這條旱溝的一端就在斜坡邊緣,但是另一端卻延伸出去很長,一直到了遠處沿路的小河。旱溝比小河的地勢高,所以沒有水。
化肥一路跑到了這條旱溝的邊上。
這條旱溝寬約一米,深約兩尺,對化肥來說,還挺有“深度”。此時野草尚未吐出新芽,旱溝里倒是一覽無余,沒什么東西,就是一條土溝,也夾雜了石塊什么的。
吳奪先下了旱溝,又把化肥抱了下去。
化肥在溝底來回走了一會兒,而后停在了一塊石頭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