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是平的。既然是筆架,不平也不行,它得坐穩了能架筆。
平底基本上是個長橢圓形,確實帶著底款。
豎刻九字隸書:永樂元年冬月制于浙。
永樂?明代?
吳奪不由心生疑惑。
吳奪本來在玉器上的眼力就不低,現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白玉鳳鳥筆架,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明代的風格。
鳳鳥鳥頭回眸,雅趣盎然;豐滿的鳥身作筆架主體,卻仍不失靈動。還有羽毛和尾部的雕刻,刀工和線條也不像明代。
從風情和格調上來看,應該是宋代的東西才對!
宋代的玉器,吳奪一直是很喜歡的,骨子里有種溫文爾雅的氣質,盤玩之時別有意趣。
宋代的藝術風格,不光是玉器上,在繪畫上,在瓷器上,乃至在宋詞上,多少都能體現出來。
此時,老者拿定筆架,又問黃微,“二十五萬真的不能再降了?”
吳奪一聽,還真是按照明代的東西定的價兒。
這白玉鳳鳥筆架,工藝上怎么看也不像是明初的風格,明初大部分玉器還真是可以說“粗大明”的。
雖然不排除有精雕細琢的上品,但也很難由內而外散發這種風情和格調。
“您那天來看,二十五萬是我最大的權限。這樣吧,您都第二次看著東西了,我再打電話向老總請示一下。”
黃微就此拿起了手機,招呼一個服務員過來盯上,接著便走到一邊準備給胡允德打電話。
吳奪一看,就此跟了上去,壓低聲音問道,“黃姐,這東西誰斷的代?”
“胡總啊,這東西是他親自收來的,也是他定的價兒。”黃微微微一怔,“怎么?你覺得到不了明初?”
“不是到不了明初,反而是我覺得應該更早,更像宋代的東西。如果是宋代的,二十五萬就太低了,怎么也得在五十萬左右!”
“啊?你的意思是,到了明代才有人刻款?這也不可能啊。”
底款畢竟刻了“永樂元年”,要說東西比明初永樂年間更晚,刻個“永樂”還容易理解,可要是宋代的東西,怎么會刻“永樂元年”呢?
而且,這不是刻上永樂元年得到此物或者紀念留念的內容,就是刻著“永樂元年冬月制于浙”。
“我還沒細看,一時不能定論。”吳奪也不敢把話說太滿,畢竟刻著“永樂元年”,而且胡允德還看過。
“如果是宋代,那二十五萬賣可就虧大了!”黃微皺眉,“這樣小吳,你直接給胡總打電話說吧,我就在這兒等你說完再去回復客人,好在沒說死,他還沒有說要。”
“好。”吳奪就此撥通了胡允德的電話。
胡允德接聽之后,吳奪先是簡單說了什么東西,“德叔,這東西,我覺得不像是明初的。”
“小吳,這東西不可能是現代高仿,不說別的,看刻字的痕跡,也應該是老東西。”胡允德和黃微一樣,都是先誤會了;吳奪一提,他們都覺得吳奪的意思是后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