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房哥,我托你打聽到事兒······”
“你放心,上午我我已經托了倆人。記者這行啊,沒別的,靠的就是人脈關系,而且打聽事兒又不是辦事兒,應該會有個結果。不過也不能這么快,你且安心等等。”
“好,麻煩房哥了。”
兩人吃飯的地兒距離酒店不遠,都在中環,吃完了飯,溜達著就到了荷李活道的東口。
荷李活道大致上是東西走向,街口的交通指示牌上,荷李活道后面都打著括弧,括弧里頭是“古董街”。東口在中環,西口在上環。
兩人一開始算是先走馬觀花看了看。這里有大店也有小店,小的不到十平米,大的有三層樓的那種富麗堂皇的店鋪。
主要的古玩類別就不用說了,同時還有一部分近現代收藏品店鋪,比如手表、鋼筆、打火機這些。
“這邊文物的開放度確實很大。”房衛國一邊走一邊說,“九十年代,戰國趙王陵被盜的三件青銅馬,就是先偷運到港島,而后又輾轉到英國。這三件青銅馬,比馬踏飛燕可早得多,是目前發現的華夏年份最早的銅馬。”
“不是追回了么?”吳奪知道這事兒。
當時是戰國趙王陵二號墓被盜,大批青銅器、玉器、金器等流出;其中三件青銅馬尤為引人注目。
盜墓的將這三件青銅馬賣給了一伙文物販子,這伙文物販子又偷運到港島,而后轉移海外。
不過,這案子最后被破了,而三件青銅馬是賣到了英國商人手中;經過多方交涉,三件青銅馬終于回歸祖國;如今是邯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兩人說完,便進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店面。
這里頭主要是瓷器和玉器,但是卻都以高仿為主。
店主是個精瘦的中年人,腦門挺大,三言兩語就聽出來,吳奪和房衛國不是新手,便直接笑道,“兩位老板要不是初入行的,我這里就沒有什么合眼的東西啦。”
兩人就此離開了這家店鋪。
“還是得逛老店,有些新店,做的就是游客和新手的生意。”房衛國之前也做了點兒功課,“我聽說但凡開了三十年以上的老店,基本都是真的多仿的少。那些新開的店,這邊的老玩家都是聽說新收了什么好貨才來。”
“老店就算假貨少,可是撿漏的可能性也小。”吳奪笑了笑,“咱們還是放輕松,碰上合眼的店就逛唄。”
不多會兒,兩人又進了一家店。這店名叫擷萃齋,還真像房衛國說的,大牌子上還寫著“三十年老店”。
這個擷萃齋也是單層的店面,但比剛才的店要大不少;有一個女服務員招呼客人,有一個中年男子站在柜臺后;另外,還有個胖乎乎的禿頂老頭兒,坐在店鋪一角的八仙桌邊喝茶,不知道是不是老板。
這個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店鋪居中有一張長方桌,桌上擺了不少東西,而且比較雜,有瓷器有玉器有銅器還有雜項等等。
好像一個店鋪里的“地攤”一般。
“你好,這是什么意思呢?”房衛國隨口問了問女服務員。
“噢,這是撿漏區,東西都不貴,但是可能撿漏。”
房衛國不禁莞爾,心道就是挑剩下的、上不了柜臺和貨架的東西唄。
不過,這個擷萃齋的柜臺和貨架上的東西,還真都貼著價格標簽,明碼標價;當然,估計講價肯定也是行的,但這么一來,就好像有種“童叟無欺”的感覺。
“撿漏區真有漏兒么?”房衛國接口道。
“那就得看您的眼力啦,而且撿漏區的東西,您看著給價,老板覺得合適就賣。”
“好,謝謝,我先看看。”房衛國不再多問,心下卻道,看著給價,給多了他們賺,給少了不同意,不就這么回事兒嘛!
而就在此時,吳奪卻已經從長方桌上拿起了一件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