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不算很大,但也不算小,這處空間的地面大致是個扁圓形,最小直徑也得有三十余米。
這個空間里,地面還有很多山形的巖石,大多高達十幾米,而且很尖細,分布很密;中間能走的,只有一條一米多寬的“小道”。
同時,這個空間的“壁”,并不都是垂直的,其中有三分之二幾乎垂直;還有三分之一,是個斜坡。
斜坡上,還開鑿有簡易的臺階。
這個斜坡直通頂部,而且從下往上看去,斜坡的坡頂和這個空間的頂部,之間好像還有一定的距離,仿佛形成了“閣樓”。
眾人來到斜坡前稍駐,吳奪說道,“看來是應該上去,不過上去之后,貌似不太可能接觸到地下暗河了啊。”
吳大志皺了皺眉,嗯了一聲,卻并未再多說。
葛亮接口,“鐘離眛的墓葬工程,封禁‘邪氣’的工程,還有這秘藏徐州鼎的工程,三者在三指山內部交錯,卻并未‘撞上’,這也有點兒意思。”
“巧合,或許也是天意。”吳大志抬頭看了看,“我總感覺,上去之后,也未必是盡頭。”
“吳老爺子,咱們還是先上去再說吧!”梅小梅笑著說道。
吳大志點點頭,“既來之,則安之,大家確實也不能太躁。”
這個斜坡的坡度比較大,不過好在修鑿了簡易臺階,上去也不算困難。
等到了坡頂,眾人這才看到,原來這坡頂,和這處空間的頂部,其實是相連的。
坡頂是個很大的平臺,面積足有一個籃球場大小,同時,有十幾根巨大的石柱,“支撐”在了中間。
這些石柱都是天然形成的,粗細不一,形態各異,穿行其間,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梅小梅嘖嘖,“這地方,取走徐州鼎之后,開發成旅游景點都不錯呢!”
······
正如吳大志所說,這里,依然不是盡頭。
就在這個平臺的一側,還有一個“出口”。
這個“出口”像是天然的洞口,沒有經過人工修鑿,形狀很不規則。
好在比較大。兩人并行進入都綽綽有余。
進入之后不久,通道的趨勢,又變成了向下,而且很陡,就和剛才上來的斜坡一樣陡。
吳奪心想,當年這幫奇人異士夠細心也夠有耐心,到了剛才的極高的空間之后,又上了斜坡,發現還有“出口”,就沒有停步,進一步“延伸”了下去。
若無此通道,怕是就可能將徐州鼎在斜坡頂部的平臺上設置機關秘藏了。
這條很陡的通道終于到了“底”,通道變平,變平之后前行不久,便來到了一處“裂縫”前。
這“裂縫”長約十米,最高處有兩米左右。
眾人穿過裂縫,看到眼前景象,便知道經過了上上下下、兜兜轉轉,終于走到盡頭了。
因為這條裂縫,在一處“水池”的邊上。
這處“水池”大致是馬蹄形,位于一個封閉空間之中,空間頂部有不少下凸的巖石,但總體來說比較平。
水面距離空間頂部,有六七米;而水面和“裂縫”的高度差,則有三米多;“裂縫”差不多在水面和頂部中間。
“水池”的直徑,得有二十多米。
它應該是地下暗河的一部分。